Connect with us

即時港聞

容樹恒:政府及體院應設法合理幫助退役運動員治療 (21:33)

發佈於

巴黎奧運熱潮後,政府對本港運動員支援近日引起社會關注,曾為多位港隊運動員提供治療的中大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骨科)系主任及教授容樹恒今日(24日)在港台《香港家書》指,期望公眾在喜悅之餘,多關心香港體育發展,包括運動員的福利、退役後的保障,以至運動醫學發展,推動本港體育前進。

容樹恒指,他多年來見證許多運動員年復一年努力訓練,最終如同流星般悄然煙沒,無人關心和過問,退役後可能無其他後路,背負長期傷患卻又缺乏治療支援,舉例如羽毛球手謝影雪,在巴黎奧運前確診的類風濕關節炎,將「跟她一世」,但治療費並不便宜,特別是服用效果較好、副作用較少的藥物,類風濕關節炎是免疫系統疾病,故欠缺休息和壓力刺激都可導致,政府和體育學院應設法合理幫助退役運動員的治療。

容樹恒又引用港足作例子,指本港在職業足球方面,資源投入不足,本地職業球隊支付球員賽季前的體檢驗身費都很吃力,甚至有球隊因資源限制,只能送運動員到急症室就診,再轉介輪候專科。然而,本地部分醫院的專科門診或檢查,例如磁力共振檢查,排期至少要近一至兩年。

容稱,外國足總如日本、馬來西亞和泰國,多數已聘請全職醫生和物理治療師隨隊,考慮到本地體育資源較少、醫療人員薪酬較高,本港足總要聘請全職醫療人員隨隊有一定難度,但即使聘請兼職制度上也有阻礙,醫生要用自己假期隨隊,亦要面臨繁瑣的申報程序。若體育總會提供機票住宿,醫院更可能會以「利益衝突」為由不予批准。容指,外地足協與當地公私營醫療機構緊密合作,讓幾十個醫生、物理治療師輪流為球隊兼職,但需政府出面協調。

容指,本港雖有許多出色的運動醫學人員,但不論人手、薪酬架構、晉升及培訓上,都有很大進步空間,香港醫學架構上沒有運動醫學的專科,缺少法定認證機制,令外界較難客觀判斷從業員水平,使從業員的社會地位和工作機會受限。容建議政府於運動醫學培訓投放更多資源,增加運動醫學更多專業認證資格,以及學生畢業後的工作與執業機會。

容指出,不少國家早已有「運動創傷防護員」(AthleticTrainer)一職,負責處理運動員日常訓練時的創傷、判斷傷勢等,有需要時亦會與物理治療師、醫生合作及交換意見,有仔細分工,讓運動員得到更全面及專業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