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蔡若蓮:不認為性教育指引保守 出發點是保護青少年 (13:31)

中三級公民、經濟與社會科教材中有關性教育的部分近日引起社會熱議,有意見認為相關教材較保守。教育局長蔡若蓮在無綫節目《講清講楚》中回應,稱不認為指引保守,又說出發點是希望保護青少年,培養正確價值觀,當他們成長時去面對更複雜的社會環境,亦要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蔡亦特別提及公經社科的主要對象為12至14歲的初中學生,被問到局方是否認為初中學習性教育是過早,蔡若蓮未有正面回應,指要平衡各方面考慮。
另外,當局上月公布的《小學教育課程指引》提及增潤愛國主義教育,包括要「弘揚中華文化,培養學生砥礪強國之志」。對於有前線教師及校長關注愛國教育教學指標,蔡若蓮表示,愛國教育「離不開國民教育」,涉及學生對歷史、文化及語文的掌握,故現時並沒有設獨立科目,而是融入在歷史及語文等不同科目之中。當局亦設姊妹學校交流計劃及參觀歷史博物館、國安教育展覧等,讓學生「多重進路」地學習愛國主義,「如果好愛自己屋企,當屋企有困難時就會主動想為屋企出一分力。」
蔡若蓮於本月12至14日曾訪問上海,考察當地愛國主義教育。被問及有何可參考之處,蔡表示當地歷史紀念館會重現歷史現場,例如參觀抗日戰爭遺址「四行倉庫」中,800壯士守衛倉庫的場境,就能感受到「保家衛國的壯志」,認為未來可用作參考。
新學年起小學將逐步推行將常識科分拆為科學科及人文科,被問到呈分試比例方面,蔡若蓮指當局已設中一呈分試工作小組,會就中英數及新科目的分數比例「有加有減」,而工作小組亦會一併考慮把體育科加入呈分試。
蔡若蓮:學校開班線已很寬鬆
新學年即將開始,各校於9月中亦將進行點算學生入學人數,以決定來年開班數目。蔡若蓮指,面對人口結構性下降,就有收生困難的中小學定立的開班線「已經很寬鬆,是希望學校能夠過渡」,如學生人數未達開班線,小學或需停辦或轉為私家班,中學則需提出一些發展方案。她又表示,現時政策屬軟著陸措施,「但始終要著陸」,故長遠而言不希望開班人數太少,否則學生群育發展或高中的選修科均會少了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