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要聞

舊科課本:戀人親密無可厚非 惟一些年輕人誤解性

發佈於

【明報專訊】中學多年來將性教育納入不同課程,近日中三「公民、經濟與社會科」性教育教材掀爭議,該科新學年起正式取代原有的「生活與社會科」。本報記者翻閱有出版社在2014年推出的生社科課本,在中三級性教育課題中,課文提到戀人親吻、愛撫甚至發生性行為原是無可厚非,但一些年輕人往往對性和戀愛有誤解,提醒在性行為前要考慮雙方意願、感情基礎、意外懷孕、法律責任等。當年該課本沒提及「堅決拒絕婚前性行為」。

囑考慮雙方意願意外懷孕等

沒提「堅決拒絕婚前性行為」

課程發展議會在2010年發布「生活與社會科」,該科推行逾10年,今年9月起正式被「公民、經濟與社會科」取代。翻閱其中一間出版社在2014年發布的生社科課本,在中三級適用的「知情識性」單元設性教育內容,課文提到「戀人們有親密的舉動(如親吻、愛撫),甚至發生性行為原是無可厚非,但是一些年輕人往往對性和戀愛存有誤解」,又指「性行為不是戀人間必然發生的事情,也不是成熟的象徵」,強調如其中一方不願意,就不應該勉強對方,以及「性只是表達愛意的其中一種方法,並不等於愛,不能維繫或挽救感情,以及換取對方的好感」等。

課文提到,發生性行為前須考慮雙方的意願和感情基礎、對安全性行為的認知、承擔意外懷孕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例如「凡與16歲以下青少年發生性行為或對他們作出猥褻行為,即使對方自願,亦屬違法,最高刑罰分別為監禁5年及10年」。

同稱運動可分散對性注意力

近月教育局推出公經社科性教育教材,當中提出情境,指與同學溫習時「有些生理反應」,可行應對方法包括立即離開現場,可提出「到運動場打羽毛球」,惹社會討論。比對10年前的生社科課本亦提到「處理性幻想和性衝動的方法」,課文也指出「做運動可以分散對性的注意力」,又指要「與戀人訂定親密行為的界限」,和「避免與異性身處容易引起性衝動的環境,如僻靜的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