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沙田濾水廠引臭氧消毒 自行生產取代部分氯氣 水務署:可改善水質

發佈於

【明報專訊】水務署自2019年起先後於大埔濾水廠和牛潭尾濾水廠引入臭氧消毒技術,並於廠內自行生產臭氧,在處理食水過程中取代部分氯氣。水務署表示,下階段會將臭氧消毒擴展至全港最大規模的沙田濾水廠,沙田廠(南廠)正進行原地重置工程,預計2026年完工。該署稱,臭氧除了具高效消毒效用,更可分解水中有機物,改善水質,以及優化食水處理效率。

成本與進口氯氣相若

水務署電機工程師關栢安稱,2019年完成擴建的大埔濾水廠,引入自行生產臭氧設施,前期處理食水使用臭氧與氯氣的比例達至1比1,氯氣用量整體可減少30%。不過,他指現時不少濾水廠是早年落成,生產臭氧需較多空間,未必每間廠都可原址加設生產臭氧設施,而沙田濾水廠正在重置,故趁機會加入臭氧系統。成本方面,大埔廠自行生產臭氧的費用,與內地進口氯氣相若。

沙田處理量規模最大 佔全港近三成

位於顯徑的沙田濾水廠是全港最大濾水廠,1964年落成,主要處理東江水、船灣淡水湖、萬宜水庫等多個集水區進水口;經處理後的食水分配到沙田、九龍中部及港島部分地區。該廠重置前每日出水量約123萬立方米,佔全港總數20間濾水廠每日處理水量468萬立方米近三成。

關栢安稱,臭氧可分解水中的有機物,過程不會產生有害物,臭氧短時間內亦會降解成氧氣,故以臭氧消毒,水質得以提升,至於味道是否有明顯分別,他指「飲唔飲得出好個人」,強調經濾水廠處理的食水質量都符合法定標準。

保留「後期加氯」 免滋生細菌

不過,他稱由於臭氧易分解,無法在水中長期維持,為防止細菌在輸水過程再滋生,故仍保留「後期加氯」做法,以確保在整個輸水系統中,留存一定的餘氯,維持消毒功效。

水務署表示,目前本港濾水廠食水中餘氯為每公升1.2毫克。翻查紀錄,新冠疫情期間,水務署將出廠食水中餘氯含量,由每公升1毫克增至1.2毫克,仍低於世衛建議等於或低於每公升5毫克的指引值。

水務署機械工程師黃漢聰稱,除臭氧外,大埔廠使用的氯氣都是自行生產,免卻儲存及運輸液態氯的風險,亦可按量生產,增加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