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福士關德工廠 反映歐車企困境

發佈於

【明報專訊】歐洲車企龍頭福士汽車(Volkswagen),上周提出關閉兩間德國工廠,是成立87年來首次關閉德國本土車廠,稱要適應疫後歐洲產量減少的現實。整個歐洲汽車業亦陷入同樣困境,部分車企今年利潤大跌,造成產能過剩,原因不外乎錯過了轉型至電動車步履維艱,惟電動車利潤較低,且競爭激烈,但又要趕上環保目標。有分析師指,歐洲車廠轉型太快恐傷盈利,但長遠仍須過渡至電動車業務。

明報記者 鄭智文

綜合報道:彭博、《衛報》、《金融時報》

福士汽車上周一提出,將關閉旗下德國兩間工廠,估計至少一間較大型車廠及一間配件工廠,希望刪減達數十億歐元的成本,引起市場關注。福士預計,歐洲每年汽車銷量將較疫前少200萬輛,而福士佔歐洲市場約25%,意味福士在歐洲市場的每年銷量將減少50萬輛,約為兩家車廠的產量。

福士勞資委員會主席Daniela Cavallo表示,福士的關廠提議將面臨「猛烈抵抗」,斥失敗來自董事局,認為公司真正弱點是產品、複雜性、流程、協同效應等,現在需要策略來改善這些問題,而不是單方面靠犧牲員工來省錢,強調會方不容關廠。

早於今年7月,福士旗下Audi亦宣布關閉其布魯塞爾工廠,是集團40年來首次提出關廠,也是該集團首次提出要關閉歐洲車廠。最終該廠裁員九成,即約2700名員工被裁,但該廠仍有可能於明年底進一步裁員,甚或關廠。比利時首相Alexander De Croo曾就Audi關廠計劃與集團討論,但福士堅持別無他法。

福士行政總裁Oliver Blume稱,歐洲汽車業處境嚴峻,經濟愈發困難,且新競爭者正進入歐洲市場。他認為,德國要做生產地點的話,競爭力猶有不及,公司必須當機立斷。

據日本汽車業調查公司Marklines數據,福士集團一年在德國可生產270萬輛汽車,但去年旗下車廠只生產不足200萬輛汽車,意味部分車廠使用不足。顧問公司AlixPartnersy汽車業全球聯席創辦人Andrew Bergbaum認為,歐洲汽車業整體產能過剩,因此重組的工廠可能轉向生產電子零件。

福士投資新款車 淨現金流或轉負數

除福士外,其他歐洲車廠都面臨困境。由於政府電動車補貼推遲,聖帝蘭帝斯(Stellantis)上半年在意大利的汽車產量按年急瀉36%,同期整體汽車及輕型商用車產量亦大跌25%至30.4萬輛。聖帝蘭帝斯在業績中指出,今年上半年淨利潤急瀉近半,不得不削減成本。汽車業工會Fim-Cisl指出,若跌勢持續,料聖帝蘭帝斯今年全年產量只有約50萬輛汽車,較去年大跌約33%。

今年7月,福士在今年上半年銷售下跌後,亦下調全年展望。此外,福士去年淨現金流多達25億歐元,但因最近投資在新款汽車,外媒料其淨現金流有可能轉負數。

統計:歐三大車企逾30廠未賺錢

雷諾行政總裁Luca de Meo曾任Fiat及福士的高層,他提倡集中歐洲資源,類似飛機廠商空中巴士與波音公司(美:BA)的競爭。彭博指出,現在歐洲汽車銷售仍較疫前水平低近兩成,綜合分析師及Just Auto統計,福士汽車、聖帝蘭帝斯、雷諾逾30家工廠未能賺錢,包括全歐最大的福士禾夫斯堡總廠。

歐洲車廠現正面臨衰落,縱使靠大額投資振作,亦面臨多項難題,包括電動車競爭、俄羅斯廉價能源供應中斷、中國經濟前景疲弱等。現時歐洲汽車業的負面因素亦已反映在福士股價。2015年福士被揭發排放檢驗造假,多年掙扎後,現在福士股價又跌至接近當年低位。AIR Capital股票分析師Pierre-Olivier Essig認為,若連福士都考慮要關閉德國車廠,過程一定十分艱難,意味現况已經響起警鐘。

今日電動車已成潮流大勢,歐洲車廠最初不肯加入競賽,又低估了新對手及變化速度,最終處於下風,現今電動車全球市場已由美、中兩國主導。德國Union Investment投資組合經理Moritz Kronenberger認為,福士行到削減成本一步,是之前錯過無數機會的不幸結果。中國製電動車在歐洲來勢洶洶,近月歐盟便宣布上調關稅抗衡,對中國貨進口稅由17.4%增至37.6%,稱中資企業受惠於國家補貼,令競爭不平等。不過,即使將關稅計算在內,中資車廠在歐洲仍然有利可圖,威脅歐製電動車。

明年歐盟法例監管汽車碳排放

福士削23%排放始免罰款

ING經濟師Rico Luman批評,歐洲車廠正努力保住賺得多錢的混能車,但他們應着眼於長遠,繼續投資在電動車科技。他憂慮歐洲車廠正失去市場份額,「你可以就延期生產調整一下,但你不能推遲到5年或10年以後。」

歐洲車廠面臨的另一難題是環保目標。明年車廠要受歐盟法例監管,出售的汽車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不得超過95克,每過1克每輛車罰95歐元。

傑富瑞分析師Philippe Houchois指出,一眾歐洲主要車廠中,2025年規範對福士最不妙,以去年為標準,福士要削減23%排放才能避過罰款。他認為,明年碳排放目標可能加速汽車業的產能重組,估計福特(美:F)及聖帝蘭帝斯旗下品牌Fiat、Peugeot、Vauxhall都要削減產能。

純電動車利潤率低 轉型太急損盈利

ING交通物流資深經濟師Rico Luman分析,福士、平治(美:MBGYY)等數家歐洲車廠曾表示逐步淘汰內燃機汽車,但近期陸續宣布推遲目標,主因是生產成本高昂及競爭嚴峻。他指出,純電動車利潤率遠低於插電混能車、傳統混能車及燃油車,若推進太急,短期內有傷盈利能力。

Rico Luman認為,目前歐洲電動車供應鏈仍有待發展,即使中國鋰電池價錢偏低,若車廠倚賴中國,則風險猶存。他仍然樂觀,指出西方電動車雖然銷售增長放緩,但只是暫時而已,目前大方向未變,未來10年仍要繼續斥資在改造產品組合,確保在市場上的長期地位。

[企業地球村]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