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大摩:內地續大搞基建谷製造業 通縮或較日90年代嚴重

發佈於

【明報專訊】內地近年大力推動製造業和基建投資,作為房地產衰弱和城投企業去槓桿後,帶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不過,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指出自2020年第三季以來製造業和基建的融資規模擴大3.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尚未追上房地產貸款收縮的5.8萬億元,但已帶來削弱企業回報、產能過剩和通縮問題,因此認為並不是提高生產力的正確方法。若目前做法持續,該行預期內地或會面臨較日本1990年代更嚴重的通縮壓力。

年底前人行料再減息0.2厘

內地7月通脹為0.6%,生產物價指數按年跌1.8%,連續23個月收縮。大摩以GDP平減指數(名義GDP與實質GDP的比率,反映通脹幅度)計算,內地最近5季平均為負0.6%,相對日本在經濟泡沫破裂後的1990年至1994年,平均比率為正1.6%。在債務與通縮的循環下,名義GDP會較實際GDP更快放緩,該行預期今明兩年實質GDP為4.6%和4.2%,名義GDP均降至3.9%。若內地提高社會安全保障刺激消費,而非過度投資彌補需求缺口,會有助應付通縮壓力,提升企業回報和阻止工資下降的趨勢。

市場亦關注內地會否進一步加強支持經濟政策力度,大摩認為漸進式寬鬆可能性較大,內地會在未來數月微調現有措施,或在房地產和社會福利上加強財政支持,但認為整體進展仍相對慢,不足以有效解決債務與通縮的循環。大摩預期本月至今年底,人民銀行會再減息0.2厘,因應銀行淨息差和與美元利差考慮,內地對大幅減息保持審慎。

早前外電傳出中央正在考慮允許地方政府以專項債券收購現有房地產庫存,大摩認為此舉會較再融資有效,不過鑑於初始獲分配的金額有限,而且缺乏可供購買項目,近期的效用有限,該行預期在10月政治局會議,當局會討論額外支持房地產措施。整體而言,房地產結構需求下降、庫存上升,會使房價難以穩定,行業對經濟的拖累將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