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歐陽五:黎巴嫩爆炸事件 敲響「猜疑鏈」警鐘

發佈於

【明報文章】我們能否留給後代比今天更美好的世界?在剛剛結束的聯合國未來峰會上,這個問題常被問起。然而,在科技愈來愈發達、全球交流愈來愈頻繁密切的今天,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愈來愈不確定。

全球供應鏈或加速重構

上周黎巴嫩發生傳呼機爆炸事件,令所有人震驚。相較於空襲等傳統攻擊方式,該事件傷亡不算最慘重;但其通過入侵供應鏈的方式發動攻擊,影響之深之廣,堪比2001年「9.11事件」,引發人們更加深遠的思考。

首先,該事件可能會導致全球供應鏈體系圍繞地緣政治版圖的加速重構。早在中美貿易戰之初,便有人預言,未來世界可能會演化出兩套技術體系、兩套標準、兩套生態……由於過去幾十年世界和平發展得益於全球化,分化是人們不想看到的。但分化進程並沒有因此停止,近年來一直在爭議、拉扯中進行。如今,黎巴嫩爆炸事件或將導致這種分化不受控制地加速推進。

在該事件中,爆炸物是民用產品,這更會使選擇供應鏈的決策權下沉——毋須政策引導,普通民眾也會出於自身安全而傾向購買友好陣營的產品;企業則根據市場喜好進一步調整供應鏈,最終在友好地緣政治陣營中形成供應鏈「安全閉環」。有人提出,可用區塊鏈等技術來標記供應鏈,以預防類似事件再次發生。而這樣的做法,實際上只會使消費者在購買友好陣營產品時的決策更加明確。

美國近年推行「印太經濟框架」,成員國因缺乏直接經濟利益而參與動力不足。黎巴嫩爆炸事件,或會加速該框架成員的利益整合。全球現有供應鏈將進一步遭到破壞。

恐怖氛圍致全球信任危機蔓延

其次,該事件將觸發全球的信任危機,令原本隱藏在國際社會中的「猜疑鏈」暴露無疑。本次襲擊雖遠在中東,惟戰爭陰影和恐怖氛圍已經透過影響全球化分工,開始左右千里之外的普通人生活,導致全球信任危機蔓延。

「猜疑鏈」是科幻作家劉慈欣在小說《三體》中創作出的概念,用來描述不同文明在缺乏基本信任、沒有交流的情况下,形成相互猜疑、惡性循環的鏈條。由於缺乏信任,不同文明傾向以最大惡意揣測對方來做決策,儘管自身利益也會在其中受損。於信任危機中,每個人都是受害者。

實際上,「猜疑鏈」在全球範圍早有影子。回到中美貿易戰的開端,美國希望製造業回流,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除經濟因素外,安全猜疑因素比重不小。黎巴嫩爆炸事件則使原本隱藏的「猜疑鏈」浮出水面。國際社會若不就相關議題進一步溝通、達成共識,「猜疑鏈」勢必進一步蔓延。

而任由「猜疑鏈」發展,在新技術輩出的今天,後果不堪設想。利用電子通訊來觸發爆炸裝置,在新技術層出不窮的今天,算不上什麼高科技,卻已造成廣泛災難。設想未來發生全面戰爭,國家和民族涉及生死存亡,以現有科技水平,若沒有約束和底線,將有怎樣的後果。

需重新思考競爭與合作

就看今天,俄烏衝突已成為AI(人工智能)參與戰爭的試驗場。一名美國將領曾表示,AI參與俄烏衝突「令戰爭性質發生了有史以來最重大的根本變化」。烏克蘭軍方展示過一種利用AI發現並瞄準移動目標的自動槍,雖然該武器仍需人類授權才能開火,惟這樣的紅線隨時可能被突破。

人類努力多年,迎來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全球交流暢通無阻的時代。這留給後代的是更美好的世界,還是更大的風險?我們當以黎巴嫩爆炸事件為警鐘,基於當下,重新思考競爭與合作、戰爭與和平。

《三體》小說中,不同文明因「猜疑鏈」相互打擊,最終毁掉整個宇宙。這會是世界的預言嗎?希望在歷史上多次因合作交流而獲得繁榮的人類,會做出正確選擇。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歐陽五]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