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田方澤:自攜裝置和電子學習 真的有利教學?

發佈於

【明報文章】新學期開始,看到不少學生和家長討論學校要求學生自攜平板電腦作學習用具(「自攜裝置」或「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當中一個爭議是,學校要求學生用數千元購買平板電腦,卻強迫安裝行動裝置管理程式(mobile device management, MDM)限制用途。學校要監察學生使用個人擁有的昂貴物品,同時亦有私隱疑慮。近幾年教育局透過不同撥款,讓學校改善網絡基建、資助基層學生購買器材等。新教學法紛紛上馬,但政策背後是否值得?似乎沒有很多討論。

是否符合成本效益

先旨聲明:區區並不反對電子學習和自攜裝置,也曾於課堂上嘗試各種教學方法;只是必須問的問題是,要全面推動,是否確實符合成本效益?

推動自攜裝置,原因大概是促進自主學習、課堂互動等;同時學生可在平板電腦使用電子教科書和做筆記,減輕書包重量,更方便管理學習材料。比起過往由學校於有需要時才借出設備,學校可減省很多借出和收回裝置的時間及行政成本;學生更熟習裝置操作,對教學也有益。

諸等理由都是好的,問題是我們的教學法能否配合?例如,有多少課堂是真正使用軟件做合作學習用途?多少課堂仍是舊有的教師主導模式?在追趕公開試、趕課程和操練的節奏中,高中的電子學習不算普及;在初中和小學教學裏,是否確實普及而有效?用網上協作平台、以電腦輸入方式完成堂課和學習,多數是用點列或較簡單的句子表達,會不會影響學生執筆的書寫能力、專注力、長篇論述和邏輯思維?

前面提及的MDM,名義上是有助學校網絡安全、統一更新軟件、發放教材等,但背後也是對學生秩序問題的回應——以實時控制學生手上裝置的情况、禁止自行下載軟件等,處理如上課玩遊戲、偷拍同學、欺凌、流出老師上課情况等。表面上是促進教學,但也是對學生自我管理的不信任。相比起教育和整頓秩序,MDM是最簡單又一石二鳥的做法。科技公司Apple的相關文件建議:「由於(自攜)裝置非校方所有,因此學生或家長可隨時移除MDM裝置設定。」現實上有多少學校會接納並向家長說明?大概可想而知。

現實是在一些學校中,電子學習只是偶一為之,或主要以平板電腦取代紙本記錄筆記,並無大用。資源用了,成果卻不顯著。至於上述提出的各種疑問,似乎暫時未見太多研究,大家卻已紛紛推動措施。

電子學習、電子化,真的是世界潮流和促進教學的唯一法門嗎?香港是一個富裕社會,政府有能力提供津貼,數千元對不少家庭也不算很大負擔。然而在不少發達國家,尤其英國、加拿大和歐洲等地區,正討論在學校全面禁用電話,以免學生分心或造成其他秩序問題;我們卻反其道而行,有沒有一個很強的基礎?

教育潮流下的專業自主

有意見反對學校過度推崇電子學習。在教學現場,平板電腦可以透過即時投票、合作回答問題等方法,讓老師更容易看到學生意見、檢視學習進度,對教學確有助益。惟老師各有專長、科目特質有所不同,要求這些老師用一式一樣的器材教學,未必就能夠令教學效能最大化;或者用其他方式,也可有效蒐集學生意見和達至學習成效。如果錢用了、培訓做了,卻反而引伸其他問題,又令教師沒有空間以自己最擅長的方法教學,是否本末倒置?

過去20年,教育界大概陷入一個困局:教育潮流日日新,政府也樂於透過各種方法鼓勵老師採取新的教學方法;但浪奔浪流,大家不停更新和適應,是否真的有利教學?可以選擇做,可否選擇不做?教學內容已受公開試和各種課程文件所限,對於教學法,前線教師有多少專業自主空間?又是另一個大課題。

作者是教育及時政評論人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田方澤]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