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國際

倡韓走第三道路 與朝「對抗共存」

發佈於

【明報專訊】韓國駐港總領事館與韓國民主和平統一諮詢機構周二(24日)假香港麗思卡爾頓酒店舉辦「韓半島論壇」,主講嘉賓除了前文提到的韓國學者金興圭,還有來自美國的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及國際事務學系教授林丹(Daniel Lynch)。

金興圭演講時指出,尹錫悅政府對朝鮮威脅的回應是「價值觀外交」,形同全面接受美方提出的「民主 vs. 專制」框架,以冷戰世界觀取代以往的對冲外交或平衡外交,堅定以韓美同盟為基礎,並嘗試發揮積極角色。惟挑戰在於例如世界邁向中俄影響力增長幅度大於美國/西方的趨勢、韓國跟中俄關係惡化造成的代價愈來愈有可能比預期更高,以至特朗普回朝機會增加等。他認為韓國可以考慮「第三道路」,即仍以同盟為先,但跟其他大國有更多合作,而對朝鮮採取「對抗性共存的戰略」,並跟其他定位相似的中等強權國家合作,積極參與建立新的國際秩序等。

城大學者觀望中美外交影響力競爭

林丹的演講則較側重於探討中美角力。他對中美終將出現強權交接(即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頭號強權)的說法提出質疑,指中國正同時面對嚴峻的經濟(放緩)、人口(下跌)和公共衛生問題,拖慢增長速度,因此中國即使「在絕對意義上」(指總體數字)保持財富和國力增長,但能否「在相對意義上」(指跟美國比較)增長仍有疑問——即使中國仍錄得每年4%的增長速度,但在美國也保持2%年度增長下,北京起碼要到2042年才能追上,更何况中國能否維持在未來18年維持快速增長不無疑問。被本報問到即使中國經濟上不能完全追上甚至超越美國,但國力趨近是否足以改變其他國家的觀感,令中國在外交影響力競爭佔上風,林奇承認完全有這可能,而這點正是未來觀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