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建造業:工程銳減 中小建商割價投標 承建商會會長籲政府拆細公營合約 助度寒冬

發佈於

【明報專訊】建造業近月發生多宗欠薪,亦有老牌建築商清盤,引起外界關注行業寒冬。香港註冊承建商商會會長潘家強接受本報訪問表示,自新冠疫情起建造工程均減少,中小型承建商出現二三十間公司投標同一工程,甚至為「搶工程」推低價格,影響營運,有公司亦因獲批貸款不足,未能如期開展工程。他預料業界仍要「捱多一兩年」,亦會有更多公司倒閉,期望政府分拆更多價值較高的合約,讓中小型及微型企業受惠。建築師學會表示,多間大型事務所面對工作量減少難關,需裁員及要求員工放無薪假,期望政府鼓勵發展商投資。

明報記者 郭曉欣

近年公營工程完成量上升

未反映新地盤動工量

政府統計處數字顯示,已完成的公營建築地盤工程量自2019年起按年增加,最新今年第二季公營地盤的實質總值,按季升24%,私營地盤的實質總值在疫情期間按年雖見增加,但增幅輕微,今年第二季更按季減少逾4%(見表),有關數字未反映當年或當季動工的工程量。若參考建造業議會去年更新的《建造工程量預測》,2021至22年度的實際工程量為2455億元,較疫情前2017至18年度的3078億元減少約兩成,公營及私營工程量分別減少近16%及近25%。

指成本100元「收80元就做」終出事

潘家強指出,現時承建商競爭激烈,尤其中小型公司,二三十間投標同一工程,不少承建商為中標而報出「不合理」價格,「原本100元,收80元就做,哪能長久?所以現時出事了 」。

潘家強以其公司寶倡工程為例,指即使近年可維持每年約2000多萬元生意額,但以前只做一兩單大工程已「達標」,不少工程價值幾百萬至幾千萬元,甚至有過億;惟疫情後只接過5000萬元的單幢樓建築,現時需轉戰市場,承接小工程「積少成多」,包括幾萬元的單位改建工程。

早前發展局曾就建造業資金流緊張,與建造業和銀行界的代表會面,商討融資問題。潘家強稱,有銀行收緊借貸,只批出三成工程費貸款,遠低於普遍的七成,「三成有鬼用,一開工樣樣都要錢,工程額10%履約保證金(bond)、2%保險,仲要買材料」,更稱有公司因貸款不足,未能如期開展工程。

新一份施政報告公布在即,潘家強期望政府可盡快推出更多工程項目,為業界提供更多工作機會,同時刺激私營市場。現時發展局認可公共工程承建商名冊按工程價值上限分A、B及C組,承建商只可競投所屬組別的合約。潘家強說,有能力承接價值超過4億元C組合約的大型承建商不多,因此競爭較小,期望政府可分拆部分C組合約,撥給中小型及微型公司投標,協助業界度寒冬。

建築師會倡提早推展政府工程

建築師學會會長陳澤斌表示,近年發展商投地標價較審慎,政府多幅土地流標,私營大型工程減少,大型事務所首當其衝,要裁員、要求員工放無薪假等;但中小型事務所接到的工程量則與以往相若,相信與社會設施建設需求持續有關。他說,長遠而言住宅物業需求仍很大,期望政府與發展商加強溝通,並提早開展政府工程。

工程師學會前會長卜國明說,雖然建樓工程師工作減少,但由於政府未有放慢發展基建項目,結構、土力及土木工程等反而缺人,因此部分建樓公司及工程師會轉向其他範疇發展。他倡議政府盡快開展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工程,為工程界製造更多機會。

(施政報告前瞻系列之四)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