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梁帆:當前是長期投資香港最佳時機

發佈於

【明報文章】「香港是『國際金融遺址』還差不多!」、「這幾年香港走了好多人,沒有潛力了!」以上在互聯網或社會裏關於評價香港「走衰」的聲音,想必大家屢見不鮮。筆者曾一度因香港各項經濟表現例如股市、樓價等短期走弱,而對未來的發展有顧慮。但事實上,是筆者想多了!

美國聯儲局在9月19日宣布將利率下調50個基點,標誌着自2022年3月以來的加息周期畫上句號,轉而步入降息周期。市場普遍預測,在2024年內還將有一次50個基點的降息。對中國大陸而言,美國的降息舉措雖然帶來多方面利好,但影響可能較為間接且分散;相比之下,香港市場受到的影響則更為顯著。

美國減息 利好香港

首先,由於本港聯繫匯率制度,相比世界其他地區的中小型經濟體,美國降息政策不會影響香港金融及貨幣穩定,反而就此促進香港本地市場利率回落,有助降低企業和個人的融資成本,從而刺激投資和消費、推動經濟增長。

其次,香港股票市場目前估值非常低,恒指處於近10年最低位水平。參考2019年8月的美國降息案例,當時美國經濟穩健,但聯儲局為預防經濟降溫而採取預防性的降息。降息前,港股市場震盪下行;降息後則觸底反彈,近30,000點左右。與彼時相比,今天香港股市在美國降息後處於「持續沸騰」狀態,半個月持續走強。相比2019年,筆者認為本次降息幅度將超過上次的預防性降息,更加利好香港。

所以,今天不是投資香港的最佳時機嗎?當然,不能全盤看好美聯儲局降息的影響,畢竟「打鐵還需自身硬」。本港土地、房屋等一直以來的桎梏,及本地消費低迷等新藩籬,都需要靠自身解決。

根據港媒最新有關施政報告民意調查的結果顯示,土地房屋與本地消費兩大議題,分別以21.3%和21.1%的關注度領先。面對樓價持續數月的下滑及交易量萎縮,有部分輿論將希望寄託於美聯儲局的降息舉措上。但眾多市民還是更期盼特區政府能夠運用宏觀調控之手,出台強而有力的政策措施,以穩住樓價。

可以相信的是,不管外部局勢如何變化,本地樓價若能夠長期保持穩定發展,將產生「財富效應」,提振市民信心,激發消費活力;同時,這對於維護整體金融系統穩固及香港的國際信貸評級,也至關重要。所以,筆者十分期待特區政府能夠有握在自己手中的牌,這樣才能夠化被動為主動。

其次,基層市民住屋需求的關注度居高不下。李家超特首上任以來多次親身探訪劏房住戶,一方面顯示政府改善民生的決心;另一方面也說明公屋供應不足所衍生的劏房問題,是當下避不開的焦點議題。尤其是近期不斷被揭發的濫用公屋現象,令公屋政策嚴重偏離原有功能。

毫無疑問,筆者支持房屋署、房協等部門在未來繼續優化機制,加大對隱瞞資產、長期空置公屋等行為的懲處力度。另外,亦需促進公屋住戶向上流動,筆者建議包括增加居屋、「綠置居」等房屋類型在整體公營房屋中的建造比例,以便讓更多公屋富戶能夠經由住屋階梯向上升,從而騰出原有公屋供新租戶居住。

中小企迫切需政府援助

除了土地房屋問題,當前香港社會另一個重大的經濟民生困擾,是本地消費復蘇不如預期。本地消費流失、訪港遊客數量未達預期,使多個行業陷入蕭條,尤其是餐飲、零售等服務業受到的打擊最為嚴重。中小企在本地消費持續低迷的情况下,它們的抗風險能力遠不及大型連鎖集團,迫切需要特區政府的及時援助,以幫助它們渡過當前困境。

然而過去那種對企業提供一次過補助或貸款擔保的做法,成效如何亦顯而易見,是治標不治本。因此,關鍵在於如何提升香港服務業在周邊地區的競爭力。筆者建議政府應充分利用本地的情感紐帶和特色文化,持續打造「香港品牌」,從而吸引本地市民和遊客回流消費。

當然,特區政府財赤連年上升、財政儲備減少,壓力可謂頗大;應從大局出發,採取相對審慎的政策原則。故筆者並不呼籲特區政府大灑金錢「派糖」。過去一年來,兩地在人員、經濟與文化交流等各層面的聯繫持續加深,例如今年6月高鐵香港段開通「高鐵動臥」、深中通道通車,今年7月中央同意贈港一對大熊貓,以及8月底巴黎奧運國家隊訪港等事件,都在香港乃至全國社交媒體引發流量。

期待施政報告提更具體優化政策

因此,香港可謂佔據「天時」、「地利」、「人和」。外部環境可利用美國降息,穩固並增強香港的國際化優勢;內部可持續強化香港與內地之間的往來,再結合第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最新政策精神,確立香港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角色定位。筆者期待在接下來的施政報告中,香港政府能夠針對多個領域提出更加具體的優化政策,推動香港在兩地的交流融合裏發揮更關鍵作用。

作者是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梁帆]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