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濕地緩衝區申改劃 有補資料18次 規劃指引正研鬆綁 環團質疑「擠牙膏」拖延審議

發佈於

【明報專訊】政府2021年提出檢討后海灣一帶濕地的規劃指引,長春社統計發現城規會自該年起至少接獲9宗涉及后海灣一帶濕地緩衝區的改劃申請,至今一宗獲批,一宗被否決,餘下7宗尚未開會審議,當中最早於2021年10月提交申請的兩個項目歷時3年,其一提交進一步資料18次,包括交通、噪音及環評等數據。長春社認為政府檢討濕地規劃指引一日未有結果,發展商仍會以「擠牙膏」方式提交進一步資料,冀增加建屋量,但就令改劃申請一直拖延而無法審議。有測量師認為倡議人多次提交資料與地產巿况或環保要求有關。

規劃署回覆稱,去年9月起已限制其後提交的申請可提交進一步資料的時間及延期次數,惟不適用於以上申請。

明報記者 馬耀森

涉后海灣緩衝區7申請 最少補交11次

為鬆綁建屋,政府2021年8月提出檢討后海灣緩衝區的規劃指引,至今逾3年。長春社發現,政府提出檢討後,城規會陸續接獲多宗濕地緩衝區的改劃申請,擬議地積比均較原有申請為高,最高多近20倍,擬議興建最高25層住宅(見表)。長春社發現大部分項目在提出申請後,多次提交補充資料,每次都要再經法定程序,包括諮詢公眾,致申請一直拖延,城規會尚未開會審議,當中至少涉及7宗申請,提交進一步資料由11至18次。

補噪音排水交通評估等

該7個項目中,有兩個於2021年10月提出申請,其中天水圍近天影路項目擬議將一幅約14萬方呎綠化地帶用地改劃為住宅(乙類)地帶,提供840伙。該項目至今提交進一步資料18次,單是今年已3次,其中兩次修訂噪音評估,一次涉排水影響評估;過去幾年提交補充資料則包括交通影響評估、環境評估及澄清綠化面積等,發展規模不變。項目倡議人提交申請文件稱,改劃旨在增加房屋供應,而政府近年積極覓地建屋,「任何一個能新增、善用土地的方法都不容錯失」。

至於最近再提交進一步資料的項目,包括元朗潭尾前方艙醫院及其南面用地,城規會於8月23日收到該兩項目提交第17次資料,包括交通影響評估、排污影響評估及空氣流通評估等。

長春社:政府費時回應 應防濫用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認為,項目倡議人以「擠牙膏」方式提交補充資料,不但令改劃申請一直拖延而無法審議,部門亦要花費大量時間及資源回應,變相拖慢城規會整體審批效率。他認為政府應檢討制度,防止有人濫用提交進一步資料的機制,例如設明確時限及提交次數上限等。

測量師料因應市况 爭有利時機

有不具名的資深規劃師向本報稱,部分改劃申請涉多次提交資料,相信發展方是因應近年市况轉變,希望爭取最有利時機啟動程序。有測量師則認為,后海灣一帶濕地緩衝區改劃申請不少涉生態保育及交通安排,發展方提交資料後或遇到「總欠缺一些」的情况,需再補充。

上年修例限次數 舊申請不適用

規劃署表示,為避免申請人透過多次提交補充資料而延誤規劃申請提上城規會審議,去年9月修訂的《城市規劃條例》賦權城規會限制申請人提交進一步資料的時間。城規會其後公布指引,要求申請人必須在會方收到申請當日後兩個月內,或在會方決定延期待申請人提交進一步資料當日後兩個月內,提交進一步資料。

指引亦規定申請人一般最多只可向城規會提出兩次延期以提交進一步資料。以上收緊規定適用於去年9月1日或之後提交的規劃申請。至於上述7宗於去年9月1日前提交的申請,會繼續按原有方式處理。至於該7宗申請,規劃署表示除了一宗由申請人提出並於本年9月獲城規會同意延期兩個月外,全部均暫定於本月或下月提交城規會考慮。

規劃署又表示,政府會以平衡保育與發展為前提,檢討后海灣地區內發展的規劃指引編號12C,當中會參考漁護署正做的「建立濕地保育公園策略可行性研究」結果。

(城市保育)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