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俠醫仁心:憶父

發佈於

【明報專訊】10月是先父趙榮裕醫生逝世1周年,我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記載一點逸事,緬懷對我影響甚深的父親。

爸爸年幼時跟隨嫲嫲在香港上海街長大,爺爺是長居美國的華僑,作為二房的嫲嫲經常和友人麻將耍樂。年幼時,爸爸返學前都必須為嫲嫲準備早餐,放學後則流連街角球場。二戰後,他重拾書本,入讀聖芳濟書院和喇沙書院,中學時他認識到幾個影響一生的摰友,一同加入聖母軍。他常常感恩能在天主教會的神父推薦下,到愛爾蘭都柏林聖三一大學修讀醫科。他因家境清貧,選擇了最便宜到達愛爾蘭的方法——乘坐大郵輪!當年坐大郵輪到愛爾蘭需時1個月,爸爸形容在三等船艙裏要吃飯非常困難,因為遇到大浪時船會左右搖擺,飯碗和餐碟都會因應船的搖擺傾斜而滑來滑去!

家父在1966年畢業後回港,於廣華醫院開始行醫生涯,後來成為一名普通科醫生,在旺角山東街開業診症。當年香港十分缺乏醫生,爸爸的門診不論是上午或是下午都是經常爆滿,每天看超過150個病人。我和弟妹小時候因等候爸爸回家,都練成了晚上9時才吃飯的「神仙肚」!上世紀70年代的油麻地果欄和避風塘,是許多小販和漁民聚居的地方,爸爸照顧的病人大多數來自基層家庭。對這些家庭來說,基層醫療非常重要,因此爸爸深受這些家庭的尊重,有些病人還成了他的朋友。節日時爸爸會收到病人送的特別禮物,如剛捕獲的鮮魚!而我亦深受他影響,從小就立志成為醫生去幫助病人。從前他看過病的小孩,長大後也成為了我的病人!

教和管收放自如 以德服人

父親既健談又慷慨,在他廣結的社交圈中,很多朋友都愛和他高談闊論!他為人敦厚內斂,不隨便說話,但對朋友家人都是默默支持。他對我的肯定,有時甚至超越了我對自己的信任,當自己在事業發展上感到迷惘時,跟父親一席話總有得着,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應是:「對待朋友要懷着『助人為快樂之本』,做醫生則要緊記『濟人之急,救人之危』,其他的事情不用想太多!」

雖然父親已不在,但我對他的思念和感恩之情沒有絲毫減退。現在我亦是3個已長大孩子的父親,雖然工作、教學和研究極之繁忙,但我和爸爸一樣,非常重視與家人相處的時光,父親的角色不易做,感恩爸爸給我樹立了榜樣。教育下一代要做到教和管收放自如,以道理和品德服人。「50後」的我十分希望能與孩子繼續同行,在需要的時候給他們支持和鼓勵,就像爸爸對我一樣。

文:趙偉仁

(中大醫學院院長)

(愛手術、愛教學、愛創新、愛機械人、愛畫畫。中大醫學院院長趙偉仁分享對生命的百般熱愛,隔周刊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