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袁國守:港股大時代來臨「長短棍」應市

發佈於

【明報專訊】港股近日走勢令人想起歌手鄭伊健唱的「頭搖又尾擺,飛翔境界」,10月首周累漲2104點,上周即吐1484點,如此波動,多年沒見。筆者「不識趣」,當恒指重上2萬大關,前周在本欄說「港股未屆大手買時」,回頭看,說對了?然而,上周則稱「財策刺激可期,吼基建機械股」,結果上周二(8日)恒指暴瀉逾2000點,基建股跌得一仆一碌,筆者已成「燈」?前後矛盾?

不賣關子,只想強調,投資部署宜分長、中、短。若是中長線投資,筆者屬「保守派」,還是堅持着眼於基本分析;宏觀去看,內地實體經濟包括零售及固投數據未見明顯改善前,不建議馬上大手買入港股,待中資股盈利回復持續增長、樓價回穩,屆時才逐步加倉也未遲。所以,上月底說「港股未屆大手買時」,因說的是未來至少1年、3年,甚至5年以上的投資部署,大市再「Chok」,或許跟筆者這類「保守派」沒什麼關係,俗套說,「平常心」面對便可。

個人投資組合方面,繼續維持本欄今年7月初建議的:美股續為下半年組合「鐵膽」。原因?美國企業盈利仍具韌性,今年第二季度標普500指數成分公司整體盈利增長13%,優於市場預期的10%。

長線大注投資 短線小注投機

至於短炒,看政策、看氣氛、看熱錢流向。「死雞撐飯蓋」的說,上周筆者指「財策刺激可期,吼基建機械股」,好像又非全錯。雖然上周初中央沒提出具體新強力財政刺激政策,熾熱的市場氣氛冷卻下來,上周二恒指急挫逾2000點當天,中資基建股應聲倒地,筆者上周一推介的中交建(1800),曾低見5.07元,相比前周五的收市價5.4元,跌6.5%。

不過,重陽節長假期前,市場又憧憬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上周六(12日)舉行的記者會,財政部會帶來好消息,介紹「加大財政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情况,基建股借勢炒上,中交建上周四單日飈近11%,收報5.36元,又差不多返回筆者推介時的水位。可見,短炒以消息主導,基本面暫可拋諸腦後,前提是嚴守止賺止蝕。

簡單結論,長線「投資」和短線「投機」並無牴觸,一個相對均衡的投資組合,前者大注、後者小注,即「長短棍」應市,當然最終視乎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何衡量個人風險承受能力?視乎年紀、收入、家庭負擔和心理質素。籠統來說,若將近退休或已經退休,不建議盲目相信長線投資(因時日無多),應減輕股票、增加固定收益比重。

相反,如是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放膽投資吧,尤其股票,因擁有中年人及長者不能挽回的珍寶──時間;簡言之,輸了,仍有「翻身」機會。OK,出賣一點私隱,以筆者這「大叔」為例(僅供參考),距離退休還有十多年,不計物業,但計及強積金,一半「身家」放在環球股票基金,另一半主要為美元及港元定存、儲蓄壽險、外幣及現金。

當遇上「大時代」,如近日港股急升急跌,便會動用少於5%手頭資金跟風炒賣,除跟政策走挑板塊外,還會簡單利用槓桿型ETF,若看升,買FL二南方恒指(7200);看跌,則買FI二南方恒指(7500)。「心法」是「不拗頸」,好淡友齊上身,即當港股飈升、成交大增,順勢而行,買升;同理,大市急回即轉身變淡友,買跌,一旦押錯邊,止蝕離場,反正「雞仔注」短炒而已,即筆者不時強調的用注碼控制風險。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袁國守 投資心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