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Mali Chivakul:內地消費品進口落後家庭支出增長

發佈於

【明報專訊】我們根據近日中國發布的寬鬆政策,為中國的消費模式做了分析。雖然去年新冠疫情後的家庭支出激增,但我們留意到消費品進口僅略為增長。消費者對服務和體驗的偏好已經發生了變化,旅遊服務進口現已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低收入家庭可能主要將社會轉移收入用於內地消費,因此對世界其他市場幾乎沒有直接溢出效應。在總需求強勁的背景下,大宗商品進口最終可能會有所增加。

發達市場主導中國消費品進口

在新冠疫情後,家庭消費支持了經濟增長,2023年中國城鎮家庭支出增長了8.3%,遠高於名義GDP的4.6%增長。今年迄今,中國城鎮家庭支出已上漲了6%(名義GDP為4%)。勞動力市場不確定性上升、房價下跌和通縮壓力導致中國家庭變得更加注重支出控制。消費者已經從更昂貴的商品轉向更便宜的商品,並優先考慮服務和他們的 「體驗」,部分人們稱之為 「消費降級」。

我們首先看看消費增加對進口的直接影響:「消費降級」不利於進口商品和服務,原因是進口消費品通常屬於高端消費。雖然家庭支出激增了逾8%,但2023年消費品進口僅增長了1.2%。消費者減少海外旅行,取而代之的是更頻繁的國內短途旅行,這現象與過去兩年商品和服務進口持平的情况一致。

自2018年以來,消費品在中國總進口額中的份額一直持平,保持在13%的水平。發達市場主導着中國消費品的進口,其中美國、日本和德國位居前三,再加上澳洲、法國、韓國和意大利一起已約佔總消費品進口的一半,這些國家將是中國整體消費量增長的主要受益者。

在服務方面,旅遊服務的進口額最近已達略高於每月200億美元的水平,與2019年的水平相若。中國遊客逐漸回歸亞洲旅遊,月度入境人數已接近疫情前的水平,尤其是澳門和新加坡。我們預計這些亞洲目的地將成為旅行支出增加的主要受益者。

需大規模刺激計劃

一般來說,支援低收入家庭的社會轉移支付可能主要用於國內,當中包括專家一直提倡的醫療健康支出和退休金。這些補貼對進口的溢出效應很小,對大宗商品進口的影響也將有限。中高收入家庭在進口商品上的支出較高,但他們很大機會難以直接受惠於以消費為導向的財政計劃。他們希望財政刺激措拖的規模龐大至能夠提振整體收入前景,繼而將決定他們消費模式。

瑞士嘉盛銀行新興市場經濟師兼策略師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Mali Chivakul 投資放大鏡]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