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要聞

北都片區爭明年招標 人工島今屆內填海

發佈於

【明報專訊】政府已在北部都會區物色3幅分別10至20公頃的土地試以「片區開發」模式發展,發展局長甯漢豪昨在《施政報告》相關政策記者會表示,今年底前陸續展開市場意向調查(EOI),了解市場取態,爭取明年為首個片區正式招標。她形容,片區發展可助減政府前期開發成本,亦可提早收取地價,改善現金流;又稱未來10年熟地供應量預計共約3000公頃,全來自政府主導項目,每年由150至450公頃不等,近六成來自北都。

10年供3000公頃熟地 逾半自北都

上述3000公頃土地中,包括交椅洲人工島填海所得土地,政府料2031/32年度起可有供應。當局早前曾提及人工島具體推展時間「將考慮包括公共財政狀况等因素」,甯稱當時已提過「絕對不是擱置項目」,只是步速有所調整,會由2025年底改為本屆政府任內展開填海工程。

就北都推片區開發,甯漢豪稱分別在新田科技城、洪水橋/厦村和粉嶺北3個新發展區,3片區土地用途規劃已完成法定規劃程序,政府計劃在收地後公開招標。她稱政府內部已有具體選址,現仍在細緻規劃,今年底起陸續展開EOI,會在文件交代擬議發展片區界線及包含設施等。

甯又稱,片區發展可助減省土地開發時間。她解釋,一般而言由政府負責開發及建設土地,須向立法會申請撥款,再就每項工程招標,會耗費一定時間,由市場力量負責整個片區發展則較快。她預計片區「範圍大、規模大」,參與發展有可能是「合營財團」。

她又解釋,政府會指明開發商可在片區發展私人住宅、商業大樓等,建成後發展商可取得回報;同時政府會要求發展商投放資金協助發展一些道路、公共設施等,交還政府營運。她稱,「地價扣減」展現在發展商綜合投放建築成本、所得回報後「願意付出多少地價」,而非政府直接按個別項目成本扣除。

內部「計過數」吸引 年底展市場調查

對於政府如何預計市場反應、擔心流標否,甯稱政府內部「計過數」認為有吸引力,但仍要透過EOI了解市場想法。據她近期向海外、內地及本地開發商了解,土地規模大「可塑性更高」,對開發商更有吸引力。她說一直聽到對片區發展有興趣的聲音,但屬「一般性支持」,具體仍待收回EOI意見才可得較真實情况。

被問到香港片區模式與內地的分別時,甯稱到過內地包括廣東省了解,模式多式多樣,難簡單比較,但內地一些片區的土地徵收會交由進駐企業自行與業權人或租戶洽商,而港府物色3個片區則已做好規劃,亦會先收地再推售。

(2024年施政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