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要聞

邵善波:建國際黃金交易中心不能拖 擴建金庫至少需2000噸

發佈於

【明報專訊】特首上周三(16日)發表《施政報告》,提出建立「國際黃金交易市場」。一直推動該項政策的新範式基金會總裁邵善波表示,這對香港金融業發展非常重要,認為政府要盡快建立一個具國際標準的交易平台,吸引國際金商落戶香港,「不能拖得太久,如果4至5年才做成就不理想」。對於政府透露機場會新建一個300噸容量的金庫,他認為「遠遠不足」,金庫容量至少要達到2000至4000噸,才足夠支撐國際黃金交易中心的需要。

地緣政治契機 吸非西方國

前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一直研究及推動香港打造成國際黃金交易中心。他認為在目前地緣政治下,正是香港發展國際黃金交易的契機。他解釋,美國近年將美元「武器化」,凍結他國資產,導致部分非西方國家及企業有意避開美元風險,以致黃金需求大增,中國亦成為國際上最大的黃金買家,但目前國際黃金交易市場主要在紐約、倫敦和瑞士,黃金倉儲亦置於這些國家,對於想分散風險的國家而言,會希望盡量避免將資產放置在受美國長臂管轄可控制的地方,香港可以成為另一選擇。他說香港資本自由出入,物流業發達,信息流通,且實行普通法,銀行數量及支付系統基建屬國際一級水平,都是建立國際黃金交易平台的重要基礎。

港側重股市 黃金拓金融多元

從香港角度,邵稱香港金融市場向來過於單一,太過偏重股市,過往政府亦意識到這問題,希望多元化發展,包括提出發展伊斯蘭債券交易,最終不了了之。他說國際黃金交易中心除了買賣黃金,還涉及保險、對冲、期貨等金融活動,可令香港金融市場更多元。

邵指出,現時香港的金銀業貿易場猶如一個「古董」,交易規則不符國際標準,實質黃金交易亦不多;不少本地經紀反而是為客戶買賣倫敦金,即越洋透過倫敦黃金市場買賣黃金。他認為香港要發展成為國際黃金交易中心,不能依賴目前的金銀業貿易場,亦不能以「小圈子」運作,而是要設立國際標準的交易平台,吸引國際五大金商落戶。

倡循港交所經驗 港幣結算

邵善波建議,政府參考過往設立港交所的經驗,建立一個具國際標準的黃金交易所,以港幣作為交易貨幣,所有黃金買賣均在香港結算,並建立一個容量可達2000至4000噸的金庫。

香港機場目前有一個容量150噸的金庫,邵表示該金庫只是出租儲存黃金,目前已爆滿;但用作國際黃金交易的金庫不僅用作儲存,亦是一個實體黃金結算平台,金庫內的黃金根據買賣,在不同存戶中轉移。政府日前透露會在機場興建多一個容量300噸的金庫,他認為「遠遠不足」。他說現在美國有容量6000至8000噸黃金庫存,俄羅斯有3000至4000噸,中國有千幾二千噸,若香港要成為國際黃金交易中心,接納不同國家的黃金儲存,金庫容量至少要達2000至4000噸。

滬黃金交易針對國內 沒衝突

除了倫敦、紐約,上海的黃金交易近年亦發展迅速,但邵指出,上海的黃金交易只針對國內市場,不能作國際黃金交易,香港建立國際黃金交易市場,與上海沒衝突。至於香港日後的黃金交易能否同時以人民幣定價,他認為要視乎人民銀行取態,若容許用人民幣買賣香港黃金,可以令境外人民幣多一條出路,對人民幣國際化亦有幫助,人行應該會歡迎。

邵善波承認在目前國際情勢下,香港要發展國際黃金交易平台,無論國際政治或商業上都可能面對阻力。他說目前國際黃金交易高度集中於五大金商,要吸引它們到香港或有難度,但只要搭建一個有國際標準的交易平台,就有可能吸引黃金買賣新興中介機構來港,上海的金商亦可能透過香港參與國際交易,當這個平台成功建立,有競爭者出現,五大金商亦要參與。

新加坡最近亦決定興建多一個容量500噸的金庫。邵善波說,據他了解,新加坡的金庫獲倫敦金商承認,即買賣平台在倫敦,實金儲於新加坡。他認為,香港除了要建立具國際標準的金庫,最重要是要建立具國際標準的交易平台,可以自己結算定價。他認為要落實這項工作,「不能拖太久,如果要4至5年才做成就不理想」。他說現時地緣政治緊張,國家對此的需求非常緊迫;而國際黃金交易的規則及框架皆有例可循,立法會通過法例亦不困難,認為政府要加快落實,最好一兩年就成事。

明報記者

(2024年施政報告)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