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國際

中國學者王勇談中美歐日經濟安全觀差異 「美進攻型護霸權 華重防禦擋衝擊」

發佈於

【明報專訊】正如昨天提到,「經濟安全」概念受注目不止限於西方國家,中國官方如今也不時提到這字眼,惟北京的視角跟西方不盡相同。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暨美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外交部黨校教授王勇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美國、日本、歐洲等倡導的經濟安全理念,與中國所倡導的經濟安全理念「既有聯繫、有差別,也有相似的地方」,重要差別在於美方動作更具戰略性、進攻性,目的是利用現有技術或市場優勢來維護經濟霸權,中方對這問題更多是防禦性的考慮,旨在防範外部危機所帶來的經濟秩序混亂。

明報記者 周宏量

有關經濟安全的論述在中國受到重視可追溯至10年前。2014年4月,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共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強調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託,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自此經濟安全正式在國家安全框架下受重視。到兩年前二十大報告上,習近平重申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基礎,提出「確保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美日歐在經濟關係加上安全因素」

談到中美日歐各自眼中的經濟安全觀念,王勇形容差別在於美、日、歐所強調的經濟安全是「在經濟關係當中加上安全因素,甚至是要服務於這些國家的對外經濟政策、對外政策甚至是維持霸權的地位」,即利用其掌握的現有技術優勢、甚至是市場優勢來鞏固自身在世界經濟當中的主導地位,同時利用像出口管制的手段,例如對美國掌握的高科技進行管制來拖慢對方的影響,甚至具有進攻性、利用經濟的手段,遏制打壓對方經濟的成長,甚至是把它作為一種經濟戰爭來看待。

「面對脫鈎斷鏈 中國要固鏈強鏈」

王勇認為,美國、日本和歐洲之間還是有所區別,相對於美國來說,歐洲和日本的對外政策目的比較單一,即「戰略性不是那麼明顯」,他們更多的是要保證供應鏈安全,保住經濟先進的技術外溢之後對其造成的經濟影響,以至是政治和安全上的影響。他指論經濟安全主張的戰略性程度,由高至低依次為美國、日本和歐洲。

談到中國的經濟安全政策,王勇指那與美日歐、特別是與美國的經濟安全政策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中國經濟安全的防禦性問題」。他坦言中方在當前經濟安全上以防禦性問題的考慮比較多,「要考慮到中國所在的全球經濟體系當中,外部危機衝擊所帶來的國內經濟秩序混亂」,而與此同時,中國也面臨着美國等西方國家「脫鈎斷鏈」的壓力,「在這種環境下,中國就是要保持固鏈、強鏈,這是中國經濟當中重要工作」。

對比之下,王勇形容美國所推行的友岸外包、去中國化,「實際上是具有更多的進攻性戰略意圖,帶有政治和安全運作的成分,目的在於拖垮中國經濟、減少中國經濟來自外部因素所給予發展的動力」。

面對西方在經濟安全議題上愈見公開的質疑,中方也開始強硬回應。中國國家安全部去年12月發表題為《國家安全機關堅決築牢經濟安全屏障》的文章,既重申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維護其他重要領域安全提供有力支撐」,同時批評各類唱衰中國經濟的「陳腔濫調」不斷出現,其本質是妄圖以種種虛假敘事構建「中國衰敗」的「話語陷阱」、「認知陷阱」,以持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道路進行攻擊、否定,妄圖對中國開展戰略上的圍堵打壓。

(2024美國大選 中美角力篇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