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要聞

專家再登赤洲 發展局:有信心掘更多恐龍化石

發佈於

【明報專訊】本港首次發現恐龍化石備受關注,參與研究的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脊椎所)昨早再聯同古蹟辦登上赤洲發掘。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稱有信心發現更多恐龍化石,會盡快和專家完成清修工作,並開展下一步科研計劃。發展局長甯漢豪昨早在電台節目稱,初步估計島上還有更多化石,專家仍需時深入研究確定恐龍品種,預計明年作學術發布。

古蹟辦昨舉行首場恐龍公眾講座。發展局前日提到,推測化石屬距今1.45億至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來自年長蜥腳類或鳥臀類恐龍。古脊椎所副研究員裴睿昨在講座解釋,來港前已知香港有白堊紀地層,赤洲有大量褐紅色砂岩,而在廣東廣西等地相似的褐紅色岩石,以往同樣曾發掘到白堊紀恐龍化石。

外形扁平 中科院專家料屬恐龍肩或腰

古脊椎所副研究員趙祺補充,研究所從長約1.5厘米的恐龍化石中切割出薄於0.1毫米的骨質樣本,從中發現一個個細小「吸收坑」,屬骨質疏鬆迹象,推斷化石來自較年長恐龍,而化石外形較扁平,很可能屬恐龍肩或腰部。

蔣志豪說,在漁護署協助下,古蹟辦聯同古脊椎所專家昨起已帶同發電機登上赤洲切割岩石,分離恐龍化石並作進一步清修。他說首批完成初步清修的恐龍化石已安排在文物探知館展出,公眾今起可參觀。他期望年底前能開放工作室,讓公眾隔着玻璃見證化石清修過程。他說得悉有市民提議發展「恐龍經濟」,會適時考慮加入具香港特色的安排。

甯漢豪昨在商台節目稱,漁護署人員幾年前在赤洲做恆常工作時找到這些化石,過程中取出切片,放在超級顯微鏡上看到骨骼形態,再與既有恐龍研究資料對比,才確立是恐龍。

親見化石 參觀者稱「幾開心,但睇唔明」

昨出席講座的周先生說,是次出土能鼓勵更多年輕人了解本地島嶼,自己曾數次到訪赤洲,好奇會否在其他島嶼如馬屎洲、荔枝莊等亦會發現恐龍化石。出席者陳先生說,能親眼看到本地恐龍化石「係幾開心,但睇唔明」,幸有專家講解,讓他了解化石出土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