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亞洲光影中看「香港製造」

發佈於

【明報專訊】「原來不是只有我,每個人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1997年,《香港製造》上映,導演陳果借角色之口如是說。轉眼又到10月尾,一年一度的香港亞洲電影節(HKAFF)與秋風一同到來,光影中的人和故事飄然而至。他山之石,有法國康城、捷克卡羅維法利影展獲獎導演作品來港;我城風光,有本屆HKAFF首設「香港製造」單元,選映多套港產電影及紀錄片,並首度徵集本地短片,為有說空間縮窄的本地獨立短片提供新的平台。

為何新設「香港製造」單元?電影節中「香港製造」如何選出?今期美藝客廳,我們邀請到香港亞洲電影節總監胡芷晴和節目策劃鄭宇成擔任客席策展人,細說「香港製造」光影背後的故事。

鄭宇成說:「今年下半年,大家都講香港電影市場不算太好;但同時,我們也見到許多香港電影人仍在為自己的戲努力。我們希望可以擺更多spot light(聚光燈)在這些電影上。」胡芷晴補充,選片時見到香港其實有許多新戲,但未有合適機會放映,「香港製造」單元由此誕生。「香港製造」與「開幕電影」、「焦點呈獻」等單元一起,一展香港電影風光。在是次HKAFF放映的近百部亞洲電影中,有11部港產長片,16部本地短片。在鄭宇成看來,電影節「不想只呈現單一認知中的香港電影,因此放映影片有劇情片、有獨立電影、有紀錄片,亦有短片」,入選作品的創作者亦是來自五湖四海的香港人。

我們邀請兩位影展策展人從眾多影片中選出最能代表「香港製造」的電影,胡芷晴表示,選入電影節的每部影片都代表着不同面向的「香港製造」,無法從中選一,但兩人建議觀眾留意電影《手捲煙》的放映——「樂隊將會在放映同時,現場演奏電影中的配樂。對於影片中音樂的感受會更加強烈。」鄭宇成說,希望透過這次特殊的放映,讓觀眾留意到「在香港電影的背後,還有許多不同崗位的人都值得去欣賞」。

兩位還向觀眾推薦黃修平新作《看我今天怎麼說》,並認為電影中「所有嘢都好local(本土)」——「電影funding(資金)來自本土,關注的是香港聾人社群,片中聾人使用的手語亦是香港手語。」胡芷晴表示,觀眾看完電影後,或許會對這個存在於我們身邊卻時常被忽略的群體有更多認識。

歸根結柢,什麼是「香港製造」?「Made in Hong Kong,除了電影是made in Hong Kong,參與電影中的人亦是made in Hong Kong,講述的故事也是made in Hong Kong。」胡芷晴說。觀眾若有心探問「香港製造」,不妨走入影院,觀看此人此地,此情此景。

(美藝客廳‧二十九)

■「客席策展人」簡介

胡芷晴,香港亞洲電影節總監。

鄭宇成,香港亞洲電影節節目策劃。

文:明報藝文部

編輯:謝秋瑜

設計:賴雋旼

電郵:[email protected]

IG | @fridaymingpao

[開眼 文化特別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