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即時港聞

盧寵茂:公院檢討收費非加價 會有加有減 資源留給重症緊急者 輕症者部分費用自付 (15:24)

發佈於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深化醫療改革,包括醫管局收費架構及水平,據悉政府今年底將交代收費調整方向。醫務衞生局長盧寵茂今日(26日)在商台《政經星期六》指,調整收費並非加價,而是「有加有減」,形容局方更重視「減」的部分,盼可做好目標補貼,針對性幫助更多重症、危急、長期病病人,輕症病人的部分醫藥費將來或由市民自行承擔。

盧寵茂指,現時97%的醫療成本由政府承擔,形容世界上沒有甚麼地方可以做到,亦很難維持,尤其現時人口老化、醫療科技進步。盧指,香港醫療一直是公營私營雙軌制,但兩條軌道近年似乎愈來愈分開,一邊看病很貴,一邊又因收費太便宜造成看病難,政府不希望公私營醫療走向兩極化,市民沒有選擇。盧稱,醫管局的定位一直是幫助窮困、重症及急症病人,當局盼可將資源留給最有需要的人,但一定會堅持「沒有人會因為財政得不到適當治療」的原則。

盧寵茂又提到, 醫療改革亦包括係醫管局、衞生署及基層醫療署重新定位及分工,例如基層醫療署可提供更多的慢病管理等的工作,而衞生署在治療方面的醫療服務,可能交由醫管局或基層醫療署做,舉例皮膚科服務因歷史原因,一直由衞生署提供服務,將來希望交回醫管局。

施政報告提到籌建第三所醫學院,盧寵茂稱若第三間醫學院與另外兩間醫學院課程、收生來源一樣,都是收本地生,水準可能下降,有可能與現有兩間醫學院「搶食」,出現惡性競爭,各醫學院在師資、教學醫院、學生的資源上會被分薄。他指,各醫學院應在不同地方發展、進步,以錯位發展作策略,每間醫學院都應訂立自己的優勢,包括新的醫學院在其科研上的優勢。

另外,「1+」審批機制將由下周五(1日)起擴展至所有新藥,盧寵茂稱「1+」審批機制由去年11月開始至今已有超過80間藥廠、共200多款藥物有意申請,當中5款藥已通過機制審批。盧稱,第一款獲審批治療結腸癌的標靶藥,不但在港註冊,亦已進入專科藥物名冊,病人不需要通過繁複程序使用藥物,而且透過醫管局標準收費使用,藥物的價錢較藥廠原價將減約三成。他稱,審批機制重視質量、安全及效果,除了藥物仍需 取得1個認可地方發出的藥劑製品證明書(CPP),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亦會有專家按本地臨床數據評核,再作出批准,強調不會因想加入更多新藥而「通水、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