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即時港聞

私隱專員鍾麗玲:公署正跟進一宗其他司法管轄區違例個案 起底信息兩年降九成 多涉私人恩怨 (13:01)

發佈於

將起底行為刑事化已有三年,個人資料隱私專員鍾麗玲今日(2日)出席港台《星期六問責》時指,今年首9個月起底信息數量,較2022年同期下降了九成,接獲相關投訴量亦下降四成,三年來署方已處理超3200宗起底個案,移除逾33000宗起底信息,平台整體遵從率超96%,另250個起底頻道被除,並已成功拘捕62名人士,28人已被定罪。她又透露,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正跟進一宗在其他司法管轄區發生、懷疑違反本港《私隱條例》的個案,但現時不便披露詳情。

鍾麗玲透露,逾八成個案起因均是私人恩怨,涉金錢、情感或職場糾紛,多數屬吵架下「一時之氣」就於網絡上起底。被問及起底刑事化中涉條例是否仍需修訂,鍾麗玲表示,現時條款的刑罰力度足夠,涉案人員最高可被判處100萬罰款及監禁五年,暫未有修訂的需要。

至於資料外洩事故,鍾麗玲指,去年全年則統計得157宗,今年頭9月已統得155宗資料外洩事故,惟她認為數碼時代黑客增多,資料外洩事故數增加屬無可避免。她續指,學校、非牟利機構由於持有大量個人資料,容易成為被黑客攻擊的目標,今年有61宗個案屬學校、非牟利機構洩露數據,較2022年數量上升一倍半,她呼籲有關機構參與公署的數據安全快測,會有免費培訓及專業課程供機構參與。

對於有平台預設用用戶數據訓練AI,鍾麗玲指,署方不建議平台進行此類預設,應讓用戶直接選擇是否同意,並強調法例允許用戶勾選了同意後隨時取消。鍾麗玲另強調,社交媒體平台主動擷取或被動洩露用戶資料已成為全球性問題,她建議平台可以應用科技、保安技術,監控系統中異常的流量數據,防止數據外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