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衛署查平台「文字診斷」售處方藥 盧寵茂:了解藥物採購遠程醫療合規否

發佈於

【明報專訊】本報昨日報道,自稱全港最大網上醫生配藥平台「醫家有藥(FastMed)」有售處方藥物,聲稱可提供線上文字診斷並免診金,記者經「辛啟安醫生」WhatsApp「文字診斷」後購得抗生素和安眠藥。醫衛局長盧寵茂昨日回應稱,衛生署已展開調查並蒐證,了解藥物採購和遠程醫療是否符合相關守則,如發現違規會跟進。

盧:醫生操守受醫委會規範

盧寵茂稱關注報道提及的網上賣藥情况,初步了解發現過程牽涉醫生開藥,由於過程複雜,衛生署需時調查和蒐證。至於平台責任,他承認由醫生處方藥物不構成違反藥物規管法例,而醫生專業操守受醫委會規範。

盧稱醫委會已制定《遠程醫療實務道德規範指引》,衛生署將調查該平台的醫生藥物採購和所謂遠程醫療是否符合指引和守則,如發現違法或違反守則,會繼續跟進並轉介醫委會等處理。

醫學會:合適否可從常識評估

醫學會會長鄭志文昨於港台節目《自由風自由Phone》說,醫生處方藥物時,須能夠解釋在診症途徑局限內作出的診斷是合理和合法,責任在於醫生。至於文字診斷是否合適的遠程醫療手法,他說難以在法例或專業守則死板列明,但可從同業水平甚至常識評估。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蘇曜華於同一節目稱,醫家有藥銷售手法看似合理,惟開藥手法本末倒置,非取藥合理途徑,政府須加強把關。

彭鴻昌:求其開藥須負責 須研管平台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向本報稱,平台處方藥物時有公開醫生名稱,醫委會可判斷醫生須否負上專業責任,倘醫生在診所「求其」開藥亦須負責。他認為須探討如何規管平台,最接近的法律是《私營醫療機構條例》,但須考慮網上平台屬何等類別機構。彭又關注醫家有藥問診方式是否準確,甚至是否真有醫生負責「文字診斷」,亦憂慮藥物來源安全,建議市民到社區藥房配藥和諮詢。

醫家有藥早前回覆稱,初步了解有關個案診斷及藥物處方不會對患者健康構成任何危險,相關處理完全在安全範圍內進行,強調平台及診所秉承合法合規原則運營。平台網站昨日仍有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