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聞正聲:保護學童是學校基本責任 拒到校接種疫苗令人不解

【明報文章】香港踏入冬季流感高峰期,感染流感並需入院的嚴重個案持續上升,近日就有一名未接種流感疫苗的4歲小童,因同時感染肺炎鏈球菌,須入住醫院深切醫療部。政府一直鼓勵市民盡早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但近日衛生署公布有168間學校拒絕為學生安排到校接種疫苗,情况令人非常關注。
學校有責任保護學童應對流感
近日天氣轉冷,亦有不少市民外遊回港,有專家預料流感感染率會持續向上,可能要兩至三周才會回落,呼籲市民盡快接種疫苗。學校本身就是流感和其他呼吸系統傳染病的傳播易發地,而兒童更有較高風險患流感及相關併發症。科學數據和實證都證明,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減低併發重症的一個有效方法。
衛生署早於去年9月已展開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計劃,透過為學校配對公私營合作外展隊,或安排衛生署外展隊為學童免費接種流感疫苗。按道理,學校有非常充足時間為學生安排到校接種疫苗,但截至今年1月初,仍有168間學校拒絕為學生安排到校接種疫苗、13間學校仍未提供確定的接種日期。這個情况極不理想。
小朋友接種疫苗,決定權從來都在家長手上,惟學校亦有責任保護學童應對流感,包括參與季節性流感疫苗學校外展計劃,向學童和家長提供接種疫苗的方便。若大家都認同保護學童是學校首要任務的話,那明確拒絕或不知何故未參與外展計劃的學校,在情在理,自然有必要向社會解釋拒絕參與、未能參與的理由,而不是嘗試推卸責任、蒙混過關。
筆者曾跟一名退休校長討論有關問題,他對學校未安排到校接種疫苗感大惑不解。他解釋:在學校舉行疫苗接種活動,對家長和年紀較輕的學童而言是較理想,因一個較熟悉的環境絕對可減輕學童心理負擔;而參加的學校一般會安排禮堂等較寬敞場地,讓醫護人員為學童接種疫苗,寬敞和空氣流通的環境亦可減低學童與家長「交叉感染」的機率,「學校不安排外展,希望接種的學生和家長就要去診所,在流感高峰期,隨時會接觸到其他病人,這情况極不理想!」
該退休校長亦質疑,學校要安排一天,甚至只是半天時間讓衛生署外展隊到校,是否真的如此困難。安排在校接種疫苗,雖無可避免會增加學校工作量,惟由於事關學童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故此有關工作絕對值得做,亦應該做。
公布「拒絕名單」 有其必要
有個別具教育界背景的政界人士聲稱,收到多名中小學校長意見,對署方訴諸群眾壓力的做法很反感,質疑此舉非但沒作用,甚至有反效果,並稱已向醫衛局反映。就此,筆者認為醫衛局長盧寵茂的回應一語中的:壓力是源自流感而非政府,衛生署已多次「提醒、勸喻和邀請」學校參與外展計劃,署方有責任公布未參與的學校名單,讓相關家長知道其子女就讀學校沒有參與,以盡快帶子女到其他醫生接種流感疫苗,保障學童健康。
另外,該政界人士亦指某些學校或許統計過學生接種意欲不高,拒絕參加外展計劃可省卻公帑。事實是,學童生命寶貴,即使只有少數學生願意在校接種疫苗,當他們接種後,除了能夠保護自己,其實亦可保護身邊同學和家人,絕對有重要社會效益。生命可貴,只要能夠保護學童,安排外展隊到校接種疫苗的公共支出,絕對值得。
本地經驗顯示,學校參與外展計劃,能夠顯著提高學童流感疫苗接種率逾一倍。那些仍未提供確定接種流感疫苗日期的學校實在不應再拖,應盡快落實接種安排。學童接種疫苗全屬自願,政府無法強迫,但學校參與外展計劃,令學童能在最合適時間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絕對是學校保護學童的應有之義。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聞正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