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即時港聞

議員指「香港增長組合」普通合伙人上任逾3年未作投資 許正宇:投資側重點不同 毋須「睇咁緊」 (17:27)

發佈於

政府於2020年設立「香港增長組合」,冀透過策略性投資來支持香港的創科、策略性產業的發展,並任命8家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為普通合伙人。數名議員今日(15日)關注有消息指有合伙人四年來未作出任何投資。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許正宇回應時,並未正面回應是否有該情况,僅強調該組合聚焦中長期目標,未必需要「對合伙人睇咁緊」,又強調合伙人有合理進出機制。

科技創新界議員邱達根稱,有合伙人至今未作任何投資,甚至未在港開設辦公室及建立投資團隊,關注當局將如何跟進。許正宇表示,「香港增長組合」的普通合伙人必須投資於「與香港有關連」項目,惟具體投資策略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因此投資步伐也有不同,並透露目前所有合伙人已在港設辦公室、投資團隊。

許正宇未正面回應合伙人是否有投資,會計界黃俊碩續追問,稱若確未有投資,該組合或「不是增長組合,而是超級保守組合」。許強調,有關機構「已被委任使命及要求」,應回到中長期角度考量機構投資選擇,認為議員要求屬「短期內」披露有關機構的投資,與政府長遠目標不符。

選委界議員李浩然問及,若一段時間內,合伙人未有投資本地科創等對應產業,當局會否考慮收回資金,關注是否設進出機制。許正宇重申,應以中長期目標審視投資結果,並反問「點解要對一時一刻投資情況睇咁緊」,但他肯定合伙人團隊有進出機制,舉例去年已為人4家新機構,並解釋稱,若有關機構出現重大人員調整,令機構不再履行合約投資決定,政府會視情況據合約更換合伙人。

至於未披露有關基金機構名稱,是否會讓企業找不到對應投資人,不利企業落地,許正宇回應時稱,考慮到涉及投資敏感資料並不開名,但相信機構、企業可以透過港投公司找到彼此,「對供需雙方都無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