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Emil Avdaliani:敘利亞復興的失敗

【明報文章】當世界仍在設法理解敘利亞前統治者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突然倒台的背後原因時,一個重要的事態發展卻依然很少被討論——敘利亞失敗的復興進程(failed rehabilitation process)。
敘利亞小心翼翼地重新融入阿拉伯國家聯盟(League of Arab States)和中東地緣政治新秩序的背後推動力,自2015年後緩慢浮現,當時俄羅斯加入伊朗的行列,於軍事上支持其時在任但逐漸瓦解的敘利亞巴沙爾政府。而當在敘利亞的軍事力量平衡轉變、大馬士革處於有利位置,以及在2020年3月後期建立了較長期的停戰協議,阿拉伯國家對敘利亞政府可能被推翻的看法,開始有所改變。
自2015年敘國漸重新融入中東政治秩序
阿拉伯國家開始逐漸重新考慮它們與大馬士革的聯繫。例如,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率先主張敘利亞逐步重新融入區域秩序,以換取敘國之統治精英在抑制毒品流動、難民問題、敘國新政府納入政治反對派等議題上的合作。事實上,阿聯酋、約旦、巴林都恢復了與敘利亞的雙邊聯繫。以和解外交(reconciliation diplomacy)為特色的阿曼,是另一個積極實現與敘利亞關係正常化的國家,前者相信採取更溫和的態度,會更加有效解決現存問題。
而更直接的原因,則包括2023年初在土耳其和敘利亞發生毁滅性的地震,促成了這一開放勢頭;同年3月敘國總統訪問阿聯酋,進一步令情勢變得具體。同時,埃及、約旦和其他阿拉伯國家官員開始出訪大馬士革。該年5月,阿拉伯國家聯盟恢復敘利亞的成員資格,標誌着自2011年以來,敘利亞與其他決心要改變敘國領導層之阿拉伯國家的關係轉捩點——2011年大馬士革對席捲該國的示威施以殘酷鎮壓之後,敘利亞在阿拉伯國家聯盟裏的地位被中止。
約旦於2023年提出一個計劃,當中包括為重建項目提供多達4000億美元資金。為幫助這個在2010至2020年間生產總值減少了一半的經濟體,阿拉伯盟友承諾鼓勵其他國家恢復與敘利亞的關係,並運用它們在西方國家的政治資本,推動解除對敘利亞的制裁。
此計劃並不以大馬士革政府的問責性為條件,不管後者是否鎮壓示威者、打擊貪腐,抑或令遜尼派民眾的生活條件惡化;然而,它期望的是敘利亞政府的合作,在其國內和邊境沿線創造可以實行的安全條件。
同樣於2023年,阿拉伯國家聯盟成立了一個特別委員會,就着該聯盟所提出之要求,衡量其初步履行進展。而在2024年5月,沙特重新開設駐大馬士革的大使館。
中東地緣和解進程
敘利亞的局部復興,是嵌入於更廣泛的、遍及中東的地緣政治發展,其中首先的是主要區域競爭對手之間的一系列和解軌迹。2023年3月伊朗與沙特的關係正常化,就是一個好例子——這兩個宿敵在阿曼、其他阿拉伯中間人和中國的積極外交手腕下,選擇了在也門到伊拉克到敘利亞的問題上緩和緊張情勢。利雅得與德黑蘭依然是區域競爭對手,但由於雙方都面對着從社會到經濟問題的內部麻煩,它們對於減輕整個中東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變得感興趣。
另一個重大和解進程,在於卡塔爾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Gulf Cooperation Council),以及土耳其與埃及之間。更具雄心——或許反響更大的——是正在發展中的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和解,主要在該猶太國家與沙特阿拉伯之間。作為由當時在總統特朗普領導下之美國所提出及管理的《亞伯拉罕協議》一部分,沙特王國會承認以色列,從而換取美國與沙特的獨立軍事和安全協定。
領袖拒妥協兼缺安全環境 不可能復興
不過,自從敘利亞的全面復興被證明是不可能——主要因為該國缺乏完全的安全環境及敘利亞領導層不肯妥協——關係正常化背後的推動力就有些消退。
事實上,大馬士革有它自身對於復興的條件;而對於阿拉伯國家聯盟或其他鄰國提出的、可能損害敘利亞利益的任何要求,巴沙爾政府都不願意讓步。從大馬士革的角度看,時間在它們一方,因為敘利亞似乎已度過最嚴重危機,並且更有信心利用從移民到武器和毒品流動等多種工具的作用。而大馬士革也有自信,因為它重新控制了該國大部分領土,及得到俄羅斯和伊朗的強力軍事支援——這與在敘利亞衝突之初擁有更大影響力的阿拉伯國家形成明顯對比。
然而結果是,當中大部分都是虛幻的——「阿薩德王朝」(Assad dynasty)倒台,再一次證明了中東是多麼的不可預測。
(作者聯繫:社交媒體X帳戶「@emilavdaliani」)
(編者按:文章原文為英文,由本報翻譯成中文;原文可參閱「明報新聞網」觀點頁面)
作者是格魯吉亞歐洲大學國際關係教授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Emil Avdalian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