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張遠深:淺談石破茂管治下中日關係:競爭與合作之間的微妙平衡

【明報文章】在自民黨於去年10月眾議院選舉中遭遇挫敗的情况下,石破茂仍然連任首相。然而,這一結果更多反映的是在野黨內部不團結,而非自民黨本身的強勢表現。筆者認為這種局面揭示了日本政治的一個長期問題:當變革機會出現時,許多政治人物往往選擇固守現狀,而非主動推動實質改革。但對石破茂而言,如何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處理中日關係,將是對其領導能力與外交智慧的真正考驗。
務實與保守的外交基調
石破茂以其在國防與安保領域的專業背景聞名,其政治風格在自民黨內屬相對冷靜與務實的一派。筆者認為他作為一名保守派政治人物,其對於國家安全與領土完整的立場向來強硬,但與一些更激進的右翼政治人物相比,他更傾向通過對話來緩解緊張局勢。
在對華政策上,石破茂的態度既有警惕,也有務實。他無法忽視中國在亞太地區軍事擴張與經濟崛起對日本帶來的壓力,惟同時也深知,中日關係的穩定對日本經濟與區域戰略至關重要。這種「競爭中尋求合作」的基調,不但有助避免中日關係滑向全面對立,也可以令他能夠在國內及黨內右翼勢力施壓下,展現出更大的政治靈活性。
中日關係的挑戰與潛在合作空間
儘管石破茂試圖推進務實外交,但筆者認為中日關係仍面對多重挑戰,這些挑戰大多源自歷史積怨與現實的利益糾葛。首個痛點正是中日之間的歷史問題,包括南京大屠殺、「慰安婦」問題,及參拜靖國神社等議題。這些問題不僅牽動中日兩國民族情感,還經常被國內政治勢力利用,成為外交敏感點。石破茂若未能妥善處理,將可能陷入國內外雙重壓力。
此外,釣魚島(日稱尖閣諸島)的爭端也是未來關注要點。作為防衛與國土主權的強硬派,石破茂可能會選擇加強對該地區的防衛部署,這無疑會加劇中日之間緊張局勢。
儘管矛盾重重,中日之間並非全無合作可能。石破茂倘能抓住機遇,推動務實合作,將可為中日關係帶來新契機。
第一是經濟與技術合作:中日兩國在新能源、綠色科技和區域經濟合作等領域有巨大潛力,特別是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兩國可以在技術研發與產業轉型方面加強合作。
第二,多邊機制中的協調:在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等多邊框架下,中日雙方可以通過區域合作深化經濟聯繫,同時為雙邊關係的穩定提供平台。
第三,區域安全對話機制:雖然雙方在軍事與安全領域存在競爭,但亞太地區的穩定,對中日兩國都是共同利益;建立更多官方與非官方對話機制,有助緩解誤解與緊張。
筆者認為,石破茂能夠連任首相,是日本選民對現狀的不滿與在野黨的不作為交織而成之結果,這也意味着他的政治基礎並不穩固。在這樣的背景下,石破茂內閣於對華政策上需在國內外多重壓力之間尋求平衡。
石破茂的抉擇與挑戰
首先在國內層面,除了要面對自民黨內部右翼勢力及選民對安全問題的高度關注,他還要在外交上展現足夠的強硬態度,否則將面臨政治支持的流失。
此外,就國際外交層面,美國在特朗普再次執政後,絕對會左右日本對華政策。這種難以估計的變化,將對中日關係產生深遠影響。作為日美同盟的重要支持者,石破茂需在美國的戰略框架下謹慎調整對華政策,避免陷入被動。再者,只要石破茂能在經濟合作、氣候變化、區域安全等議題上取得具體成果,將有助緩解國內外對其外交能力的質疑,並為中日關係注入新動力。
筆者認為,石破茂管治下的中日關係可能呈現「競爭與合作並存」的特徵。雙方在歷史、經濟與安全領域的矛盾雖難以根本解決,惟務實的外交努力,仍可避免雙邊關係進一步惡化。
對石破茂來說,這是一個檢驗其政治智慧與外交能力的關鍵時刻。倘他能夠在國內外壓力下妥善處理中日關係,將不僅有助穩定東亞局勢,也將為日本自身發展贏得更多空間。不過,若然過於保守或激進,都可能令日本錯失推動區域和平與發展的重要機遇。
作者是日本政治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張遠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