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國際

外交:美洲加沙烏戰關稅並進 制華未成形先得罪盟友

發佈於

【明報專訊】在備受爭議的各種關稅以外,「特朗普2.0」首月的外交攻勢以美洲、加沙、烏戰三大地區議題最受注目。新政府在美洲的各種動作有應對邊境移民問題的內政考慮和反制北京拓展影響力的外交盤算,加沙(以色列-哈馬斯戰爭)和烏戰(俄軍侵烏)則是承接拜登任內發生的兩場戰爭,牽涉華府抽身於中東和歐洲衝突而聚焦中國挑戰的戰略佈局。惟特朗普貶抑北約盟友的行事方式,惹來西方主流輿論質疑。

早在就職禮前,特朗普已高呼要驅逐邊境非法移民、令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個州、「收回」巴拿馬運河、「購買」格陵蘭和將墨西哥灣易名「美國灣」等,惹來對美洲實施「新門羅主義」的質疑。到正式上任後,特朗普立即啟動遣返政策、以關稅要脅迫使加拿大和墨西哥同意加強管制邊境打擊偷渡,國務卿魯比奧出訪巴拿馬(後者同意退出一帶一路和審計運河的香港營運商)和簽署「美國灣」行政命令等(惟施壓丹麥出售格陵蘭暫無進展)。

釋放對莫斯科友善信號

在中東和歐洲,特朗普及其團隊引發更大爭議。在以哈戰爭問題上,特朗普先後拋出「清空加沙論」和「(美國)接管加沙論」,要求阿拉伯國家收留巴勒斯坦人,形同配合以色列極右政客的受批評企圖,震驚阿拉伯世界,恐將首當其衝的埃及和約旦極力抗議。

其後華府焦點轉到烏戰,不斷釋放對莫斯科友善信號,成為歐洲盟友更大噩夢。副總統萬斯在慕尼黑安全會議發言幾乎未提烏戰,反而不斷炮轟歐洲政治建制,甚至有干預選戰之嫌下呼籲摒棄拒跟極右合作的「防火牆」政策,惹來德國以至歐洲主流政治人物反彈。其後美俄各自發表排除歐洲參與結束烏戰談判的說法,令歐洲領袖更感焦慮。

仍重視對華政策印太佈局

美洲、加沙、烏戰和關稅的議題搶盡風頭,並不代表特朗普政府不重視對華政策和印太佈局,這點從外交會面可見一二。先不論多項關稅(包括取消小額豁免影響電商平台)牽涉到中國,以及巴拿馬運河爭議也涉及北京的拉美影響力,國務卿魯比奧在特朗普2.0次日即舉行「四方安全對話」(QUAD)外長會議(其後還有跟中國外長王毅通電話),日本首相石破茂和印度總理莫迪成為特朗普在白宮第二和第四位外國領袖訪客,而且在台海局勢現狀的外交表述中加入反對「脅迫」字眼,並更新國務院有關台灣的立場,反映新政府對中國、台灣問題以至印太地區仍然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