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教育撥款或削 教大:願共渡時艱望減幅微

【明報專訊】教資會向8間資助大學的撥款額尚待公布,政府早前明言可節約教育開支。教育大學校長李子建昨日回應稱,該校會開源節流,並願意在政府有困難時「風雨同舟、攜手並進、共渡時艱」,但希望撥款減幅輕微。
稱開源節流 裁員「最後一步」
李子建表示教大為「年輕的大學」,任何撥款調整均會造成影響,強調教大沒打算裁員,「削減人手是最後一步」,校方開源節流之際,會做好培育人才、提供配套等工作。
此外,教資會每個三年期與資助大學探討學額安排,並可調整,下個三年期為2025至2028年度。教大副校長(學術)鄭美紅表示,不同課程的學額「有上有落」,部分文憑課程或按需求增加學額,但個別4年制課程可能相應減少學額。
本報上月報道一名來自內地的教大本科生去年涉嫌逾期逗留被入境處扣留,疑學生簽證逾期仍在學;校方隨即發現934名非本地生未交簽證紀錄。教大副校長(行政)方永豪表示學生已補交文件,校方組成專責小組跟進事件,並由他領導,將改良安排及提醒非本地生來港就讀時的入境規定,確保不再有類似事件發生。他說,教大為加強打擊假學歷,會用人工智能技術分辨申請人的資料真偽。
鄭美紅亦談及教育局正檢討「本地生」定義,稱議題涉及其他院校、入境處等多個持份者,各方未正式商議,料短期內不會改動。就早前有議員建議當局可要求學生居港一定年期才可被歸類為本地生,鄭認為加入年期要求不代表解決爭議,如何就年期「劃線」亦是困難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