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病人有盼不過千元 有接受市價一兩成

【明報專訊】政府研究對公院非緊急診斷服務逐項收費,水平待定。有市民認為公院收取私營巿場同類服務收費的一成至兩成屬可接受,亦有人希望每項收費不要過千元,並在決定收費水平時考慮病人個人經濟狀况。此外,有受訪病人希望新措施可有效縮短輪候時間。
昨在東區醫院急症室輪候造影診斷的王先生說,現時政府面對財赤,市民只能接受加費,他可接受公院收回市面收費一成水平。他說希望公院分項收費能切實縮短輪候時間,透露自己腳痛難耐,無法上樓梯,因而無法上班。他本已到聖保祿醫院求診,被告知需等候一周,故才到急症室求診,惟早上10時輪候至下午2時仍未見到醫生接受診斷。
市民鄭先生說,CT、MRI私家醫院動輒收費數千元,公院改為逐項收費會對一些市民造成經濟壓力,相信部分經濟寬裕的長者能負擔部分費用,希望政府制訂收費細則時不以年齡定豁免資格,而是參考經濟狀况。市民伍先生說,公院儀器、人工及費用都很高昂,政府收費可理解,自己不時會到私院就診,可接受為政府承擔部分費用。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