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吳永輝:創意造勢 突破逆境 規劃前路

發佈於

【明報文章】1980年代香港起飛,筆者作為黃毛小子跟隨一眾前輩,以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為經,以保障小市民為緯,組成民主黨,參與各級選舉,建設一國兩制。

筆者服務民主黨的30年,不常寫揮春,有時會去維園幫手做民主黨、支聯會義工,取得華叔(司徒華)、仁哥(何俊仁)墨寶。今不可復得,唯變陣適應。是年的公司揮春,以免費AI(人工智能)繪圖,水平甚佳。所以繪圖軟體公司Adobe股價大跌,此亦反映社會演化。科技時常轉變,惟大道理不常變,華叔寫揮春都有典故,有空的可看書學習。

規劃困境及變局

香港規模較細,規劃發展常受不同因素影響。舉例說,「東大嶼都會」已近乎「摺埋」;當局宣傳已經完成的機場三跑,原來二號客運大樓擴建仍未完工;北部都會區推出三大片區,全國人大常委李慧琼表示需要特殊政策支持、成為「特區中的一個特區」,因此筆者預估市場及科技界投資意願有限,若各界搶着要地,就不必特殊政策,反而可以高價賣地以幫補財政收入。

但誠如筆者以前指出,市場不「埋單」便要政府主導,是不是各部門甚至政府總部都要搬去北都呢?還是爭取內地科企國企,或Elon Musk來此投資?因為一定要有投入,及最好能夠有規律的遷入,以達到就業、人口、經濟規模,從而達至興旺。在劇變的政局當中,規劃及地區經濟的科學卻是不變的。不過至今未見政府有好消息宣布。

中美關係、地緣政治、香港政經都處於大變當中。大變之下,又如何規劃?

「創意造勢,突破逆境」8字,出自陶百川先生的書名。他有感於1970年代台灣的內外困境,因此著書建言,其內容未必合乎今世代所用,惟他一方面為「美麗島事件」受難者求人權寬待,另一方面又提出統一立場。借其書名,是因香港確在逆境,期望與社會、政府各界互動扶持,以圖突破。

規劃有科學,亦有政治的部分。特區政府及中央政府出力,是政治的方面;能否民主地參與規劃,亦是政治。而在規劃發展的科學部分,有幾大因素要處理好,避免虛耗浪費。

(1)老人社區規劃。我們可以說是開始「Iron Man」的一代。「Iron Man」是電影中會飛的機械肉身——當然我不是說我們可以自行飛行,但全球已有大量中老年人換上機械膝蓋、加入心臟起搏器或更換其他器官。最近澳洲有全球首例的植入人工心臟的病人出院,及中國實現世界首次的把基因改造豬肝移植入腦死亡患者體內,我稱之為「人體Iron Man化」的一步。

另外,由於AI及醫藥科技進步,大量病毒的基因圖譜已被破解,未來20年將有大量藥物普及化,人類壽命將會很長,超過100歲將十分普遍。但現制度下,大量仍有勞動能力但未必很富裕的「初老」選擇退休,對其個人而言是收入問題,對社會而言則是養老負擔問題。本港的老人化社區問題目前未見規劃得好,退休年齡、「初老」工作和照顧、強積金等相關政策都要開展討論。這影響幾百萬人的老人社區規劃,比填海重要。

如何與內地競爭 是重要規劃因素

(2)競爭力規劃。香港作為中國的國際資本中心之地位,中短期內不會變;可能變的是能否維持及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這需要香港保持開放、與西方接軌,接受包括自由選舉、新聞監督、自由之互聯網、多元包容、保障人權和勞工權等價值。香港與大灣區及其他內地城市如何競爭,是重要的規劃因素。如果香港沒有競爭優勢,為何內地人才要落戶香港?

(3)危機應變規劃。危機下的規劃,一曰效率,二曰就「必要部分」的規劃。「必要部分」是指不同方案都要有的部分,是遲早都要興建,不會浪費。我們不支持花費過多的「東大嶼都會」計劃,但該方案的一些規劃要素仍然是重要的——香港南北人口就業不均,南北交通壓力長期存在,原方案中有由新界西部到港島的南北交通鐵路幹線。政府應停止填海,但仍應該有改善新界西部往市區的南北交通鐵路方案。曾經提出的如中部鐵路由新界西連接荃灣及九龍塘的走線等,需要重提。若大力投資基建連通深圳前海而不通本港市區,則恐怕變成送人去深圳,旺深圳卻不旺香港。

(4)再工業化、科技產業、加密貨幣、「一帶一路」發展,亦是香港繁榮及競爭力的重要因素。這些政府已在推動中。

民主蒙塵,據媒體報道民主黨多人受到不當滋擾,亦只能順勢而行。參政已停,筆者在能力範圍內這幾年間近百次出入法庭、探監、照顧黨內朋友義工長者。香港能否脫離困境,唯靠執政高層、企業及民間之共同智慧,突破逆境。

作者是民主黨發展規劃政策發言人、城市規劃師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吳永輝]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