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鄭泳舜:把握勢頭推動體育產業發展

發佈於

【明報文章】啟德體育園本月初正式開幕,隨即迎來不同規模的體育賽事。從開幕典禮,到隨後首周於園區上演的世界格蘭披治桌球大獎賽和學界足球精英賽,筆者都有抽空到現場;看到賽事陸續移師至高規格場地上演,倍感新鮮又振奮。然而一系列爭議事件也接踵而至:由搶購開幕禮門票引起的「黃牛票」和假票問題,到開幕禮當晚有人帶購票向隅者走後門入場觀賞表演,以至桌球大獎賽發生的超時清場風波,都成為園區開幕初期的熱議話題。從積極角度看,我們應當汲取這些經驗,再抓緊機會推動體育產業發展。

票務和管理問題 須更認真對待

啟德體育園是本港歷來最大型體育基建。如同其他大型基建項目建成初期,各方面運作難免需時磨合。不過這也標誌着本港正朝向體育產業方向發展,社會對大型體育賽事的關注度和期望不斷提高,對賽事票務和管理等方面的問題,今後必須更認真對待和檢討,從中汲取經驗,避免重蹈覆轍;否則不但損害香港作為盛事之都的形象,也會削弱爭辦大型賽事的競爭力。

然而,筆者也從挑戰中看到機遇。本港過去已積累豐富的舉辦大型賽事經驗,較成功者莫過於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和渣打馬拉松,一直為本港帶來可觀經濟效益。體育園的建成,進一步填補香港長期缺乏的大型體育設施,為引入更多國際級體育盛事創造無限可能。觀乎園區開幕後的運作,筆者相信只要妥善應對初期挑戰,園區長遠將成為推動體育產業的重要引擎,並希望在此分享幾點觀察和建議。

首先,趨勢顯示香港正逐步成為國際體育盛事的熱選地點,我們應通過策略性的評估,引入高經濟效益的賽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長羅淑佩近日透露,已與連續兩年在港舉辦的LIV Golf非常接近達成協議,爭取該項高球盛事每年在港舉行。

這些進展顯示出良好勢頭,並反映愈來愈多海外賽事主辦單位積極選擇香港作為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地點。我們應把握這一機遇,深入分析並挑選適合園區舉行的賽事加以扶植,甚至主動爭取,更針對地引入一些持續落戶的超級盛事。這樣可為香港帶來持續經濟效益,並穩定推動體育產業發展。

其二,本港亟需着重培訓,建立本地體育人才庫,以應對體育產業的快速增長。啟德體育園啟用,將帶動一系列與體育相關產業的發展,不論是賽事管理和推廣、運動醫學和科學,以至體育仲裁,預計都會創造大量職位。儘管園區現時已伙拍海外公司,借鑑其豐富經驗協助管理,惟香港也需重視培訓本地體育人才,讓熟悉本港環境的人一同參與管理工作。

目前本港多間大學都設有運動科學和體育管理相關學系,但畢業生進入職場的途徑仍不夠明確。而隨着大型體育賽事增加,將吸引更多人有意投身體育事業;特別是一批精英運動員,退役後若能夠繼續留在體育圈發展,充分運用他們在運動生涯的專長,對香港體育產業長遠發展將大有裨益。

連結體育產業與本地經濟

其三,藉着優化地區旅遊配套,使體育產業連結本地經濟活動。筆者在園區開幕禮當晚觀察到,許多市民在活動結束後前往附近的九龍城區,當區泰國餐廳生意不俗。不過,未來前往啟德體育園觀看大型體育賽事的海內外觀眾,不一定於園區附近住宿。據筆者了解,即將舉行的七欖賽事,許多海外觀眾就選擇入住尖沙嘴一帶的酒店。作為推動盛事的一部分,當局需更精確評估這些旅客的需要,以至其「消費圈」,除了優化前往園區的交通安排,還應向他們推介酒店附近旅遊配套。這樣不僅能促進周邊消費活動,還可提升觀眾來港整體體驗。

在啟德體育園初期運作中,社會高度關注園區運作和管理安排,是可以理解。然而筆者認為,對大型體育活動發展最實際的支持方式,是購票入場觀賽,特別是支持未來在園區舉辦的港隊賽事,推動「主場經濟」的發展。當然,大型賽事主辦單位也應豐富賽事內容,適度結合互動或娛樂環節,這亦是海外大型賽事的發展趨勢。我深信本港在這方面蘊藏巨大潛力,社會不應因為園區運作初期出現的個別問題,而錯失拓展體育產業的良機。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鄭泳舜]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