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浸會大學研究:65%基層內地移民工資遜疫前 籲推短期援助

【明報專訊】浸會大學研究顯示,有六成半低收入內地移民的工資較疫情前少,其中約兩成人仍然失業。研究團隊表示,疫情對低收入內地移民有長遠影響,情况令人憂慮,促請政府推出短期援助解決他們生活上的燃眉之急,協助有關群組重投就業,包括加強家庭照顧支援。
稱或陷「磁滯性失業」
倡增託兒助主婦就業
浸大工商管理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早前受社區組織協會委託,分析社協3236名內地移民會員於2019至2024年的收入和就業情况,結果顯示他們的收入中位數在2020年疫情初期為14,769元,較2019年下跌4%。至2024年,他們首9個月的收入中位數為15,023元,低於疫情前3%。
浸大團隊表示,所追蹤的失業個案,不少「未脫離失業大軍」,認為可能出現經濟學所述的「磁滯性失業」,即在短期經濟衰退下失業,其後演變成長期的失業狀態。浸大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教授鄭毓盛表示,疫情對低收入的內地移民造成長遠影響,認為政府可推出短期援助,協助他們重投就業市場。
同學系高級講師黃健明說,疫情期間停課打擊新移民母親就業,社會應思考如何向她們提供就業配套,例如在校內和社區增加資源,以支援父母照顧兒童。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