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35歲女拔牙麻醉不醒 1月至今仍危殆 兩年第二宗

【明報專訊】一名35歲女病人今年1月於中環的日間醫療中心拔牙,在深度鎮靜麻醉後未能蘇醒,至今仍留醫,情况危殆。這是兩年內第二宗成人拔牙接受麻醉後危殆的事故,兩宗均在中環的診所接受治療。衛生署表示,因應今年1月發生的事件,涉事牙科日間醫療中心已停止進行深度鎮靜麻醉程序,調查工作仍在進行,該署會就調查結果發出罰則或懲處措施,如有足夠證據會轉介有關監管機構跟進。本報記者昨到該日間醫療中心查詢,職員稱「今日無咩可講」。
涉中環診所 事發時有麻醉科醫生在場
據悉,涉事醫療中心位於中環都爹利街1號商廈的「美健植牙及牙周病治療中心」,事發時有麻醉科醫生在場。記者昨到上址向職員查詢有關事故詳情及原因等,一名職員着記者留下聯絡方式,並表示「今日冇咩可以講到」。該中心內貼有衛生署「日間醫療中心」牌照,而牌照文件旁貼有「日間醫療中心牌照—香港診所最高規格標準」。
衛生署昨公布收到由一間牙科日間醫療中心呈報的一宗醫療風險警示事件,涉及一名35歲女病人。她於今年1月22日在涉事的牙科日間醫療中心在深度鎮靜麻醉的程序下進行外科手術拔牙,其間未能從鎮靜狀態下復甦,被送往急症室救治,她目前仍然留醫,情况危殆。衛生署在收到呈報後立即跟進,該醫療中心已按署方要求就事件提交調查報告,並停止進行深度鎮靜麻醉程序。
業界:麻醉意外機率低
責任誰屬有待釐清
牙醫學會卸任會長王志偉稱,多數拔牙程序使用局部麻醉,但若病人非常緊張,或患有痙攣等而影響手術過程,醫生會透過深度麻醉讓病人更合作,但麻醉科醫生必須在場監察,而接受牙科手術麻醉出意外機率非常低。
現任牙醫學會會長陳超余稱,牙醫或麻醉醫生一般會事先告知病人麻醉風險,並簽署同意書,但不排除麻醉藥敏感等不明朗因素,至於責任誰屬,仍有待調查釐清。
涉事的日間醫療中心在前台有廖廣承醫生的名牌,按衛生署「私營醫療機構登記冊」,中心的持牌人是「牙齒美白中心有限公司」。按公司資料,廖廣承是「牙齒美白中心有限公司」的唯一董事。
翻查《私營醫療機構條例》的《日間醫療中心實務守則》,所有全身麻醉等程序均須由麻醉科醫生,或曾受訓的醫生在麻醉科醫生的監督下施行,而且事前需評估患者狀况。據衛生署「私營醫療機構登記冊」,涉事中心專門服務種類為「麻醉程序」。
資料顯示,2023年2月本港曾發生同類事件,一名曾注射麻醉針的40歲男子在中環一間牙科診所剝牙時突然昏迷,需留醫深切治療病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