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要聞

慢病共治醫生增幅遠遜市民 15%停收症 部分設限額惹投訴久候 醫衛局:九成登記兩月可診

發佈於

【明報專訊】「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推出近一年半,暫11萬人參加,較2023年底啟動後一季的人數增近3倍(圖2),同期參與醫生則增約三成至619人。本報統計發現,近一成半即90名醫生停收新症。有市民昨透過電台向基層醫療健康專員彭飛舟投訴,去年登記至今仍未見醫生,因醫生就計劃設限額。彭承認目前醫生、診所數量對計劃安排有影響,促私家醫生對病人一視同仁。醫衛局確認90名醫生停收症,但稱九成參加者由登記至首次見醫生時間保持在約兩個月。有基層醫療委員會委員認為,參加醫生數量追不上計劃需求,籲政府考慮增加醫生參與誘因。

明報記者 楊晨 方寧

參加市民飈3倍 醫生增三成

家住天水圍的梁太昨致電電台投訴,去年已參加計劃,但住址附近的醫生不設預約,且診所派給參與者的診症名額有限,即使她早上8點半到診所排隊亦未輪候到,更有當區其他醫生告知不設預約或已滿籌。家住沙田的李先生亦致電投訴,輪候兩三個月後才首次面見醫生,到診所後「排隊排到去升降機後」,質疑計劃擴至涵蓋測血脂會令輪候時間進一步增加。另有市民亦向本報投訴需輪候5個月才見到醫生(見另稿)。

共619醫 大埔三成停收最多

慢病共治計劃網站的家庭醫生表列顯示,目前全港共619名家庭醫生參加,部分註明暫停收新症,本報統計各區暫收新症的醫生數量及佔比(圖1),發現大埔區最嚴峻,近三成醫生已停收新症,而中西區、黃大仙、離島亦有逾兩成醫生停收新病人。

有因工作量診所運作需停

醫衛局回應確認有90名醫生停收症,稱當中有醫生稱因應工作量及診所運作需暫停接收新症,但有停收新症醫生仍有繼續跟進約300名參加者。

該局續稱,數據顯示九成參加計劃市民由登記至首次見醫生時間一直保持在約兩個月,未因參加人數上升而影響,又說目前有近650名家庭醫生申請登記參與計劃,619名醫生已完成手續正式加入,且每名醫生配對的市民亦平穩上升。

六成跟進逾50人 5%零配對

本報獲悉,截至去年底,95%參加計劃的醫生成功配對病人,約60%醫生配對逾50名病人,更有一名醫生配對了逾2000名病人,但有28名醫生(5%)未曾配對病人。

彭飛舟:盼私醫一視同仁

彭飛舟回應投訴稱,私人診所各有安排,未必即時能應付新計劃,相信診所聽到意見後會跟進。他亦稱目前醫生、診所數量對計劃安排確實有影響,現時計劃未必能「盡善盡美」,但也應長遠看待。他又希望私家醫生對病人一視同仁,強調會向有關醫生反映,看能否給予其幫助或協助調節。

林永和籲增醫生參與誘因

倡檢討資助額

有參與計劃、本身是基層醫療委員會委員的林永和表示,每日約接收兩三個慢病共治新症,同時會處理三四個覆診病人,但亦有病人需輪候數周,建議政府加強對醫生的宣傳及解說,吸引更多醫生參加。他稱,確實個別醫生因工作量等原因停收新症,但他們仍有跟進治療已確診高血壓或糖尿病者,承認現時醫生接收新症幅度放緩,且參加計劃的醫生數量「有些追不上計劃需求」。他認為,政府應及時向醫生了解有哪些需求及困難,增加誘因,並適當檢討資助額有否上升空間。

慢病共治參加者會先由地區康健中心/站協助配對家庭醫生。家庭醫生為參加者診症後,會安排他們接受化驗及解釋診斷結果。在此篩查階段,政府會承擔全數化驗費和資助196元診症費,參加者須支付120元指定共付額。若參加者診斷為血糖偏高,或已患糖尿病或高血壓,會獲政府資助於限制次數下由其選定的家庭醫生長期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