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談非緊急者使用急症室 前線醫:有只為領病假紙

【明報專訊】公營醫療收費檢討公布在即,方向之一是急症室改為分級收費,第三至第五類病人加價。醫管局邀請前線醫生討論急症室使用情况,有急症室醫生認為病人有緊急需要去急症室無可厚非,但觀察到確有部分人未必有緊急需要,舉例有人「不舒服在家休息,到晚上想起需要病假紙,就去急症室」,希望透過收費調整,引導市民改變就診習慣,集中資源照顧緊急需要病人。
彭鴻昌:有不當使用非濫用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說,目前急症室確有不恰當使用,但並非「濫用」,急症室是許多病人「由社區進入醫院的一個關卡」,現時普通科門診難預約,專科門診輪候時間長,社區基層醫療配套亦不完善,舉例部分插尿喉病人若導管鬆脫,多數選擇經急症室入院處理,「這些病人到急症室基本是第四、五類」。
醫生冀調整收費改求診習慣
醫管局前日舉行線上記者會,瑪麗醫院急症科顧問醫生徐錫漢稱,希望藉調整收費引導病人改變求診習慣,集中資源診治危急重症。他舉例,有病人上班時不適,待放工後到急診室求診,其實未必有緊急需要,部分人只為獲取病假紙。他不贊同以「濫用」形容部分病人,強調若病人經評估確有緊急需要,到急症室「無可厚非」。
醫管局家庭醫學統籌委員會主席梁堃華稱,輕症病人可考慮向家庭醫生求診,或到其他私營醫療服務,甚至社區藥劑師。她以傷風感冒為例,大部分人只是喉嚨痛或流鼻水,休息數天便可痊癒,但若發燒達38℃、吃退燒藥無效,甚至長者伴有氣喘和血含氧量低等症狀,就應及早到急症室求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