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當年捨星滬 選落戶本港 前全球總監:港屬第二梯隊 與紐倫比不公平

【明報專訊】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在2013年進駐香港,作為推手的Art Basel前全球總監Marc Spiegler向本報表示,當年曾在新加坡、上海及香港之間抉擇,認為香港最能發揮到東西交匯。他形容現時香港確是亞洲的領導城市,放諸全球則屬「第二梯隊」,但認為香港自15年前開始着重發展藝術,將之與紐約、倫敦等藝術重鎮相比並不公平。
Art Basel在港策展逾10年,每年吸引不少國際藝廊及收藏家來港,帶動本港藝術品拍賣打入世界前三。Marc Spiegler接受本報專訪時憶述,Art Basel在2010年代初已決定進軍亞洲,當時不同藝廊希望他們到亞洲開展,惟需在新加坡、上海及香港之間權衡,最終考慮到香港位處亞洲中心,能讓亞洲內外訪客均感到自在,決定落戶香港。他補充說,新加坡被戲稱為「初學者的亞洲」,缺乏香港的趣味(spice);另有外資曾在上海遇麻煩,「(例如)與政權之間,或者將生意輸給合資伙伴」。
回顧決定 讚港超乎預期
不止建東西橋樑 促進作品藝廊共冶一爐
回顧當年決定,Marc Spiegler認為香港符合進軍預期,甚至超乎預期。他解釋,原以為Art Basel是在港搭建「東西交互的橋樑(a bridge from east to west)」,但實際上香港展會促進亞洲作品及藝廊之間共冶一爐,而即使新冠疫情期間,外界充斥對香港的負面報道,但他到訪時仍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活力。
現時香港是全球第三大藝術品交易中心,僅次紐約及倫敦。Marc Spiegler稱,香港無疑是亞洲的領導城市之一,惟「第一梯隊基本上只有紐約及倫敦」,認為將香港與米蘭、東京、上海或北京等「第二梯隊」相比更公平。他解釋,香港自15年前始着重發展藝術,舉例M+及「大館」亦是近年才揭幕,形容香港在藝術市場上「就似青少年,尚未發展成熟」。
每年Art Basel儼如藝術品買賣平台,時被質疑太商業化,他說:「如果藝術家選擇不參與,那是他們的自由。」而他認識的大多數藝術家都希望作品能在國際舞台亮相,「藝術家也需要交租,藝術家亦有家庭」。
寄語藝術創作不受制約更有活力
Marc Spiegler在2022年離開Art Basel後,創立藝術市場教育平台Art Market Minds-The Academy,繼續活躍藝術市場及評論界。談及美國本月宣布對中國加徵20%關稅,他表示,美國政府現時完全不可預測,藝界也不倖免,尤其市場交投處低位,關稅的不確定令投資及藝廊生計更困難。他預期,在美國政局下會出現更多高度政治的作品,現時美國藝術家及藝廊仍有自由容納意見表達。他提醒,自我審查與政府審查一樣危險,「無論何處,當藝術和藝術家可在不受制約的空間運作,才會更有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