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郭家衛:以協同治理模式 打擊太空油毒品

發佈於

【明報文章】早前筆者的朋友到美國三藩市公幹,表示因不熟悉當地環境,入住了位處「喪屍」區域的酒店,目睹附近街道有懷疑吸毒者步履蹣跚,有的昏倒地上,也有「對摺人」。2023年傳媒曾廣泛報道,在美國費城、洛杉磯及三藩市部分地區,吸毒者因濫用被稱為「喪屍藥」的甲苯噻嗪(xylazine),出現猶如「喪屍」的行為。甲苯噻嗪原本是用於馬和牛等動物的鎮靜劑,但注射不當會引發膿性病變,形成無法自行癒合的傷口,吸毒者會出現爛肉情况。有幫助吸毒者戒毒的義工表示,能嗅到皮膚正在腐爛的味道。

打擊毒品之成效,取決於政府決心和執法部門力度。正確態度應是專注做好本國緝毒和教育工作,而不是將問題歸咎他國,例如以芬太尼為藉口實行貿易保護主義。香港毒品問題長年受控,實有賴保安局和執法部門專注做好禁毒工作,採取正確策略,努力不懈,默默耕耘,守護市民。

據保安局禁毒處資料,香港正面對一種新興毒品的挑戰——「太空油」。政府已於今年2月把「太空油」主要成分依托咪酯及其3種類似物(美托咪酯、丙帕酯和異丙帕酯)列為毒品。在《危險藥物條例》嚴格管制下,販運及非法製造有關毒品,最高可被判終身監禁及罰款500萬元。此外,政府已將「太空油」重新命名為「太空油毒品」,以明確告知公眾其作為毒品的毒性和禍害。「太空油毒品」會嚴重損害身心健康,包括令人上癮、無法自主控制行為、失憶、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協同治理 發揮多方持份者力量

「太空油毒品」危險之處在於其易吸、易買、易收藏、易上癮。傳統毒品如海洛英、冰毒、可卡因等,吸食時需特定器具或方法。惟吸食「太空油毒品」只需電子煙裝置。而更令人擔憂的是,不法分子為開拓新「客源」,可能在年輕人不知情下把「太空油毒品」混入電子煙,也會加入水果等味道,令他們在不知情下吸食該毒品。有報道指年輕人可在社交平台找到有關毒品賣家,並安排送貨到住處或辦公室樓下。由於「太空油毒品」外表與電子煙油差不多,既不是白色粉末,也不是冰毒的晶狀體,因而較易收藏,較難被察覺。「太空油毒品」是一種吸食後會予人「上太空」感覺的毒品,初食者吸幾口已會迅速「上頭」,其「快上快落」及強烈快感很易令人上癮。

公共行政學由早年注重政府權威的「韋伯式公共行政」,發展至上世紀80年代將私營機構管理模式引入公營部門的新公共管理;及至後來強調政府作為協調者,引導(steer)社會不同持份者和資源,共同參與公共政策制訂和產出(policy delivery)的協同治理(collaborative governance)模式。協同治理的優點,在於可發揮不同持份者力量、社會資源和信息優勢。公共行政學者Lisa Bingham將「協同治理」定義為:為解決共同政策問題,政府協調社會不同持份者參與政策過程,包括支持執法部門執行執法行動。

由政府禁毒工作可見,禁毒處透過協同治理模式,協調相關持份者,共同為「打擊毒品」這個目標而努力。禁毒處在全港學校合辦反「太空油毒品」周活動;與醫管局協調戒毒治療和康復服務;在多個商場舉辦禁毒巡迴展覽;與賽馬會合作設立常設展覽館,並設置「太空油毒品專區」。執法部門也加強針對打擊「太空油毒品」,去年首10個月警方已偵破88宗「太空油毒品」相關案件,並拘捕132人。去年11月海關展開連串反「太空油毒品」行動,破獲9宗管有依托咪酯的案件,共檢獲191粒懷疑「太空油毒品」煙彈及16公斤可製成約4.8萬粒「太空油毒品」煙彈的懷疑依托咪酯粉末。

社會各界可從三方面出一分力

禁毒處、警務處和海關已做了大量工作,年輕人、家長、教師及市民又可如何出一分力,透過協同治理模式協助打擊「太空油毒品」呢?

首先,年輕人應遠離損友,更不要吸食陌生人或「朋友」提供的香煙或電子煙;如發現同學或朋友吸食「太空油毒品」,應鼓勵他們盡快尋求專業人士協助戒毒。其次,家長和教師如察覺子女或學生擁有任何類型的另類吸煙產品,加上四肢出現不明碰傷等,都有可能是曾吸食該毒品的表徵;應在進一步了解情况後,轉介他們接受適當輔導和治療。第三,市民如透過任何途徑得悉有關「太空油毒品」銷售資訊,可在安全情况下向警務處或海關舉報,提供消息協助執法部門打擊其鎖售和販運渠道。

「太空油毒品」對香港帶來新威脅。惟只要社會上下一心、協同努力,定能打擊並控制此新興毒品,守護年輕人。

作者是公共政策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郭家衛]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