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韓政府認跨國收養「牟利」:兒童像行李般送走

【明報專訊】韓國政府成立的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周三(26日)公布花近3年時間完成的調查報告,指出數十年前將韓國兒童送往歐美的收養家庭時,收養機構涉及偽造文件等不當行為。報告形容兒童像行李般被送往外國,收養機構藉此賺取收養費。這是韓國政府首度承認跨國收養制度有問題,委員會認為政府要為此負責,並建議政府道歉。
戰後貧困 送孤兒找外國家庭
韓國是跨國收養兒童的最大來源國,自1953年韓戰結束以來有約20萬韓國兒童被送往國外,大部分被送往美國和歐洲。在戰後的貧困時期推動海外收養,為孤兒、被遺棄或殘疾兒童尋找外國家庭。政府交由收養機構去尋找並將兒童送往國外,再向收養家庭收費。
周三發表的報告指有收養機構篡改文件,將明知有父母的嬰兒呈報為孤兒,而當有嬰兒被送往海外前死亡,機構會安排其他活嬰冒充身分被送走。
收養機構篡改文件賺「捐款」
委員會指涉事收養機構1988年就每名兒童向收養家庭收取1500美元手續費及400美元「捐款」,這些資金部分用來「獲取」更多兒童,致跨國收養淪為「牟利產業」。
韓國「嬰兒出口」在1980年代達到高峰,單在1985年就有8837名兒童被送往國外。委員會展示一張照片,顯示嬰幼兒被綁在多排飛機座位上,「如行李般運往外國」。委員會2022年就有關收養政策展開調查,有367被送往海外家庭收養的人指控其被收養過程有欺詐行為,委員會確認56人是人權受侵犯的受害者,其餘個案仍在調查。
委員會無權起訴任何領養機構,但指政府應道歉,而政府須按法律遵循委員會建議。彼得森(Anja Pedersen)1976年被送丹麥,當時使用的身分竟是一名在等待收養過程中已死亡的女孩。她說:「這次調查結果意義重大,因為我們多年來所經歷的一切終獲官方承認。」
(紐約時報/獨立報/BBC/中央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