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專家:技術可變革倫理 可醫療應用兼增強能力

【明報專訊】儘管腦機接口產業還未完全成熟,但在機械人+AI(人工智能)技術的蓬勃發展下,各地開始抓緊全球腦機接口發展機遇。腦虎科技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中國神經科學學會腦機接口與交互分會創始主委陶虎日前在內地公益科普論壇「墨子沙龍」上表示,腦機接口不僅是醫療領域的「修復工具」,更是人類增強能力的「新器官」。隨着技術的成熟,其應用將滲透至多元領域,甚至可能引發社會倫理範式的變革。
《中國科學報》報導,陶虎認為,從發展趨勢來看,腦機接口技術存在無可取代的價值。從科研維度來說,腦機接口技術可以幫助神經科學家更好地認識大腦,進一步探索腦科學中的重大問題;從醫學維度來說,腦機接口技術拋開了繁雜的傳統治療路徑,可通過實時的神經信號交互帶來立竿見影的功能恢復和症狀改善。
稱是「新器官」 舉例可用「意念」上網
陶虎結合多個真實案例,探討了腦機接口應用場景,如通過植入式腦機接口幫助患者用「意念」上網、操控智能家居和智能輪椅等。此外,腦機接口也能實現在無語言模型輔助下的實時漢語解碼和語句合成,實時漢語語句解碼速率高達49.6字每分鐘。
展望未來,陶虎認為,腦機接口產業重在科研、臨牀與腦機接口+生態構建,聚焦兩大關鍵里程碑,即展現重大腦疾病中的獨特優勢以及推動人類智能與潛能的跨越式突破。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