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機械人北京著鞋跑半馬 人類陪跑 全球首個賽事今舉行 21隊參賽

【明報專訊】全球首個人形機械人半程馬拉松今日(19日)上午7時半在北京開跑,21支參賽隊伍來自企業、科研院所、機械人俱樂部和高校,包括天工Ultra、宇樹G1、眾擎PMOI、夸父、靈寶CASBOT SE等行業領先的機械人型號均報名參賽。比賽地形有平地、坡道、轉彎,是對當前機械人技術發展水平的一次全方位檢驗。
比賽以亦莊南海子公園一期南門為起點、通明湖信息城為終點,全長21.0975公里,地形最大坡度約為9度,機械人一路上要爬坡、跨越軌道、拐14個彎。參賽選手名單昨日上午公布,登上春晚「扭秧歌」的宇樹G1機械人將和深圳科企眾擎PMOI組成「城市之間科技隊」參賽,「國家隊」北京人形機械人創新中心研發的天工Ultra將是他們的強勁對手。
排位賽冠軍36分跑完
從參賽機械人數據來看,天工Ultra最高奔跑速度已達每小時12公里。按此速度,跑完一場半馬不需兩個小時。在近日舉行的全長5公里排位賽中,天工Ultra以36分54秒的成績取得第一,被視作此次比賽的種子選手。天工Ultra也是參賽選手中最高的機械人,身高180厘米,體重52公斤,能在斜坡、樓梯、草地、碎石、沙地等地形平穩移動。
「跑手」身高75至180厘米
在此前的訓練視頻中,天工Ultra已經穿上了一款人類同款跑鞋減震,團隊表示針對本次馬拉松,已為天工Ultra減重設計。宇樹G1的靈巧手也更換為復合型塑料減輕負重,側面改裝為開放式電池倉,通過卡扣式設計實現電池快速換取。而參賽選手中最矮的機械人「小巨人」來自北京科技職業大學,身高僅有75厘米。研發團隊在「小巨人」腳踝處配備了可以180度運動的關節電機,腳底貼了橡膠鞋底應對不太平坦的道路。
機械人競賽組副組長王國林介紹,各參賽隊伍採用的技術大致有兩種,一是通過控制器推動機械人前進;另一種則是採用UWB(定位技術),通過引導員在機械人行進路線前方給予信號,使機械人自主通行。比賽過程中,一個人形機械人將和人類運動員共同組成一個賽隊,人類「陪跑團」最多能有3個人,可能由機械人的工程師、操控員和領跑員組成,他們需要全程跟隨機械人一起跑完21公里。
愈似人類愈吃力
由於中途會出現更換電池等情况,組委會預計首名機械人撞線時間在上午10點10分左右。機械人成績為比賽計時與罰時總和(見另稿),大賽將依據賽隊名次高低,評定冠軍、亞軍、季軍,並安排完賽獎、最佳耐力獎、最佳人氣獎、最佳步態獎、最佳形態創新獎等專項獎。行業人士看來,相比走路,跑步考驗的不單是機械人的算法或本體硬件,而是整個系統的極限;愈接近人類體型的人形機械人,跑起來就愈吃力。而半馬距離較長,對機械人的續航、能耗管理、算法、運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