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歐陽五:1.0到2.0中美貿戰,中國有何進階?

發佈於

【明報文章】近期特朗普政府對全球發起「閃電式關稅襲擊戰」,無疑舉世瞠目。不過出乎美國當局意料的,大抵是中國見招拆招的堅決反制。特朗普部分智囊篤信「中國崩潰論」,以為關稅戰會壓垮中國經濟。這種「信息繭房」根源於對中國的輕視;相比之下,中國從未輕視美國。從特朗普發起第一次關稅戰開始,中國不斷深化對美博弈的認識,並通過做好自己的事保持進階。

中國的戰略思維進階

2018年至今,中國在綜合實力的進階是肉眼可見。一方面中美貿易非但未脫鈎,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反倒更大了。數據顯示,相較2018年,2024年中國貿易總額增長44%,中美貿易總額增長8%,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總額也增長13%。

另一方面,中國的發展並未被美國「關稅拳」阻遏,美國的科技封鎖甚至加速了中國自主創新。比如中國晶片自給率,已從2018年16%提高至2024年約30%;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實現飛躍式發展;DeepSeek等一批科技領頭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實力進階的背後,離不開戰略思維進階。筆者以為,以下三方面不可忽視。

第一,未雨綢繆。中國未將「1.0版中美貿易戰」視為終極版本。確言之,1.0版貿易戰的發生,令中國看清了美國遏華之心不息,從而更懂得「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並積極推行多元化佈局。中美貿易額佔中國貿易總額比例,從2018年14%降至2024年11%;而中國與其他經濟體,尤其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的貿易總量則不斷攀升。

這種未雨綢繆不單出自國家層面,一些中國外貿企業更憑藉敏銳商業直覺提前轉向,在全球做大貿易蛋糕。筆者最近從一家內地外貿服務平台了解到,該公司從2023年便意識到美國需求下降趨勢,於是力拓中東、中東歐、拉美等地業務;到今年第一季度,美國訂單佔比已從高峰期逾40%降至25%,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訂單佔比則增至65%,這令公司面對最新關稅衝擊保持了韌性。

中國對美反制 不是要貿易脫鈎

第二,凝聚共識。2018年美國首次發起對華貿易戰後,中國國內圍繞如何應對,存在一定分歧。不過近期中國對美反制,卻有相當廣泛的內部共識。以民族主義歸因未免過於簡化,毋寧說是反霸凌的正義性,及現實主義博弈思路團結了最大公約數。

有外貿行業人士對筆者表示,目前超高關稅的確令許多訂單停擺、生存壓力陡增,但縱然如此,仍認為國家的反制是有道理,否則美國會祭出更多不確定性。

中國人經商講究和氣生財,對美反制不是要貿易脫鈎,而是為自身贏得更多博弈籌碼,並在世界上立起反貿易霸凌的敘事,團結更多力量阻攔美國肆意「收割全球」。

第三,博弈研判。面對美國再次發起關稅戰,中國已有一定交手經驗,並做了比較充足的研判準備。不少中國智庫學者已注意到,特朗普第二次競選時即放言徵收「普遍關稅」,及對中國徵收更高關稅,因此中國政研圈對美國關稅戰捲土重來有心理預期,亦有博弈推演。更重要的是,特朗普推崇之「交易的藝術」已不再神秘莫測。其喜好在談判前極限施壓、抬高要價,類似打得州撲克時不斷加注甚至all in,初看時氣勢洶洶,但交手幾輪便知其中的詐唬成分。

因此中國此番對美反制,顯得頗有章法。無論是逐漸加高對美關稅,還是通過媒體放出包含反制美國服貿在內的六大招「風聲」,呈現一浪接一浪的精準出招,表明中國對美博弈有備而來、要與美國平等坐上談判桌,而不被特朗普的聲勢裹挾。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最新表態稱,美國正與中國開展「良好對話」。看起來,特朗普亦要認真對待中國。

美國一意孤行 或失執政民心

美國皮尤民調中心最新民調顯示,對中國持負面觀感的美國人比例正在下降。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愈年輕的受訪者群體,對中國持「非常負面」看法的比例愈低。近年通過TikTok等社交媒體,美國民眾更能破除美國傳統媒體的「報道濾鏡」,認識一個更真實的中國。這是中國形象在美國民眾心中的進階。美國政府對此不可無視,否則一意孤行發動關稅戰,不僅令民眾利益受損,更將失去執政民心。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歐陽五]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