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聖德肋撒壞冷氣 主刀:環境災難性 指冷凝水滴手術牀 衛署:醫院無違規

【明報專訊】本報獲悉,九龍私家醫院聖德肋撒醫院主座大樓去年中發生長達大半小時的冷氣故障,當時主座2樓正有12宗手術進行,其中一宗由外科專科醫生廖子良操刀,他形容當時手術環境屬災難性,感覺不到手術室有通風,牆壁表面及設備冒出冷凝水,手術燈水滴滴到手術牀上,更影響到手術儀器運作。有該院員工亦稱需在手術牀鋪上無菌布,避免病人受滴水影響。廖強調抽風及無菌環境對手術甚為重要,事後連同病人向衛生署投訴。署方完成調查於今年3月回覆稱該院無違規。廖子良強調不認同調查結論,促衛生署重啟調查,並要求該院主動公布事故和承擔責任。
院方:冷氣故障約45分鐘 影響12手術
事故發生於去年7月31日晚上約7時,聖德肋撒醫院回覆本報查詢時證實,冷氣故障長約45分鐘,共有12宗手術受影響。有該院不願披露姓名的員工向本報稱,冷氣故障發生後,手術室牆邊、地下及手術燈冒出冷凝水,其中手術燈有滴水。該員工稱滴水維時約半小時,起初在手術牀鋪上無菌布,但滴水情况愈來愈嚴重,並滴到手術牀上。本報從另一個渠道獲悉,當時有手術室的鏡子亦「起霧」。
稱抽風無菌很重要 廖子良:室內達30℃以上
偕病人投訴 不認同調查結論
外科專科醫生廖子良當時正在該院為病人施微創手術,他向本報表示,手術開始15分鐘後冷氣便發生故障,當日天氣炎熱,壞冷氣後相信室內氣溫達30℃以上,亦感覺不到室內空氣流動。他說,手術室環境出現冷凝水導致手術燈滴水,內視鏡鏡頭及連接組件亦疑受潮,連接開始不穩定,手術屏幕曾中斷約5分鐘,一度需以風筒吹乾組件,其後僅能以黑白畫面顯示直至近手術完結,畫面才回復正常。
廖子良透露,其間他曾走出手術室投訴,獲回覆表示空調仍然「整緊」,他只能繼續為已麻醉的病人完成手術,直至一小時後完成。廖憶述護士長曾向他表示「需救(其他)更緊要病人」,他事後獲知有進行骨科手術的手術室滴水情况更嚴重,醫護人員需於手術室內撐傘,手術牀亦需移離原本位置。
廖續稱,事故後他向院方反映,亦希望與負責該院事務的總護士長會面,但不果。他又透露,自投訴後至今只曾兩次獲安排再在該院為病人做手術。廖於去年9月連同病人向衛生署投訴,要求署方調查今次事故和呈報。衛生署直至今年3月書面回覆他,表示未有發現該院違反《私家醫院實務守則》。
衛署:空調故障不屬私院須呈報事件
衛生署及院方回覆本報查詢時均表示是次事故不需呈報,衛生署稱,去年9月接獲查詢後即展開調查,包括進行巡察、審查醫院文件及跟進措施,發現調控室溫的空調系統故障,而作感染控制用途的手術室通風系統運作正常,醫院有按既定應變計劃採取措施應對事件;該署指是次空調系統故障不屬私家醫院須呈報事件,調查中亦沒發現醫院違反《私營醫療機構條例》及《私家醫院實務守則》。
院方:沒病人受影響 已要求加密例行檢查
聖德肋撒醫院回覆稱,事故中沒有病人受影響,所有手術按原定計劃完成,事故後已要求承辦商加密例行檢查,並否認手術室曾出現冷凝水及設備故障;該院亦否認不容許投訴的醫生於該院做手術。
廖子良表示,其多年外科經驗從未見過此情况,強調抽風及無菌環境對手術甚為重要,難以認同調查結果指院方沒違規。他續稱該院從無主動向衛生署及病人公開交代今次事故,認為醫生需為病人安全負責,因此決定公開事件。他要求該院改善醫療安全水平,提高事故透明度及承擔事故責任。他又說,衛生署的調查只依賴院方管理層而得出結論,未有體會事故實際情况,敦促重啟調查。
明報記者 陳展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