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職業治療患者多睇中醫 業界倡加強交流

【明報專訊】政府擬修訂《輔助醫療業條例》,訂明3種情况下病人可直接尋求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包括病人過去12個月內曾獲註冊醫生或註冊中醫師診斷。職業治療師學會冀修例對現行特定情况下免轉介安排「不要收窄」,又稱觀察到約兩至三成接受職業治療的人同時有看中醫,建議中醫每年的持續進修內容包括各康復醫療題目,以加強中醫對職業治療認識,並冀政府牽頭舉辦跨專業論壇及研討會。
修訂草案建議以「專業醫療業」取代「輔助醫療業」;至於指明情况免轉介安排,除過去12個月內曾獲註冊醫生或註冊中醫師診斷,亦包括就「已獲認可臨牀指引訂定的健康狀况」尋求服務,以及物理治療師和職業治療師可在「輔助醫療業管理局」同意的緊急或其他情况下,毋須醫生轉介而直接為病人提供服務。
職業治療師學會會長方少麗稱,與同業交流及觀察發現,服務的中風患者、接受紓緩治療的重症病人及工傷病人,約六至八成同時接受中醫服務,包括針灸止痛、藥物紓緩等;她指現時未允許中醫轉介病人至職業治療,有病人需先尋求西醫轉介,耗費時間,「快則可能一兩個星期,耐可能講緊幾個月」。
方續稱,職業治療師服務範圍涵衣食住行,譬如行動不便患者如何從住所到各處所,體位如何擺放可紓緩痛症,工傷患者如何能盡快恢復工作能力及工作態度等。她希望大眾包括中醫業界能加強對職業治療的認識。
盼修例免轉介「更寬鬆,不要收窄」
香港註冊中醫師學會會長、立法會議員陳永光稱,草案列明的是病人需在過去12個月就其特定健康情况,獲註冊西醫或中醫師診斷,不限於轉介信,同意中醫業界及專職醫療業應加強協作。他特別提及,中醫對個別病症的診斷會用傳統的中醫名詞,專職醫療業應了解,如痛症亦叫「傷筋」、「痹症」。
方少麗表示,香港職業治療師管理委員會的專業守則內已列明緊急及若干其他情况下,職業治療師可在未經醫生轉介下為病人提供治療,希望修例可保留安排,強調「只可更寬鬆,不要收窄」才能達到「減流程、減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