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超人DadDad:幫助孩子學習情緒調節

發佈於

【明報專訊】情緒調節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學習的重要技能,因它會影響社交能力、學業表現與心理健康。對於有注意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ADHD)的孩子來說,管理情緒可能更具挑戰,因為他們容易衝動、難以控制挫折感,並在情緒高漲時難以冷靜。家長可以採取特別的方法,幫助孩子理解並調節情緒。以下以我6歲的ADHD女兒Hayley和3歲的兒子Hanson為例,分享實際應對策略,幫助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支持孩子。

1. 幫助孩子識別與理解情緒

孩子學會調節情緒的第一步是識別並理解自己的感受。ADHD孩子可能難以用語言表達情緒,而年幼的孩子則尚未學會區分不同的情緒狀態。當孩子出現不同情緒反應時,父母可以用具體語言幫助他們理解。例如:「你現在是不是很生氣,因為你想繼續畫畫,但該睡覺了?」這樣的對話幫助孩子學習用語言表達,而非透過行為發泄。

透過繪本與情緒日記學習情緒識別,是幫助孩子理解情緒的好工具。Hayley透過閱讀學習如何應對憤怒,而Hanson則透過情緒圖表辨識不同的情緒。此外,我們為Hayley準備「情緒日記」,讓她以畫圖或簡單詞語記錄感受,例如畫一個大太陽代表開心。這種方式幫助她提高自我覺察,減少因無法表達而令負面情緒爆發。

2. 教導孩子有效的情緒調節策略

孩子識別情緒後,需學習如何調節,而非被情緒控制行為。當Hayley因焦慮而無法專心,或 Hanson因玩具被搶走大哭時,我們教他們「吹泡泡呼吸法」——吸氣時想像吸入一個大泡泡,吐氣時想像泡泡輕輕飛走。這有助於減少衝動行為,並讓孩子平靜下來。

設「冷靜角落」穩定情緒

對ADHD孩子而言,生氣時難以立即冷靜,因此我們為Hayley準備「冷靜角落」,內有她喜歡的抱枕、安撫玩具和繪本。Hanson則有專屬的「冷靜抱枕」,當他生氣或難過時可以抱着,等情緒穩定後再處理問題。這樣的做法可幫助孩子發展適當的自我安撫方式。

3. 家長以身作則,

示範正確的情緒調節方式

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大多來自對父母行為的模仿。當家長感到壓力時,可以用語言表達,例如:「我現在有點生氣,所以我要深呼吸讓自己冷靜。」這樣的示範讓孩子學習適當的應對方式。

我們亦要避免過度責備孩子,改用正向指導。當Hayley因衝動而大喊時,我們提醒自己不要直接責備,而是說:「我知道你很生氣,因為你沒辦法完成遊戲。我們先深呼吸3次,然後再試試看?」這種方式讓孩子感到被理解,並學會在冷靜後解決問題。

4. 提供穩定的環境與支持

對ADHD孩子而言,穩定的作息與可預測的環境能減少焦慮並提升情緒調節能力。Hayley因ADHD而有入睡困難,影響隔天的情緒與專注力。為了改善此情况,我們為她安排固定的睡前流程,如洗澡、聽輕柔音樂,並使用小夜燈。這些做法提升了她的睡眠質素,也讓她第二天更能穩定情緒。

我們亦應鼓勵孩子表達情緒,而非壓抑。當Hanson因沒吃到零食而哭時,我們說:「你很失望,因為零食吃完了。我們可以找其他好吃的東西,你願意嗎?」這樣的做法讓孩子知道,他們的感受是被接納的,並學習找到解決方法。

幫助孩子學習情緒調節需要耐心與長期指導,尤其是ADHD 孩子,更需明確的策略與支持。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家長可根據孩子的個性與需求調整方法,幫助他們成為情緒穩定、自信的人。當孩子學會管理情緒,他們將具備更好的抗壓與適應能力,為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文:陳顯庭(Rio Chan)

作者簡介:註冊社工、註冊教師,育有兩名兒女,女兒有ADHD傾向。過往於NGO工作十多年,大部分時間服務SEN兒童及其家庭,是一名努力追尋夢想的爸爸及繪本作家,曾出版兩本繪本著作——《走進森林的刺寶寶》及《我是閃電蛙》。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53期]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