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歐陽五:關稅戰更應關注談判桌外

發佈於

【明報文章】歷經近一個月極限施壓與反制拉鋸後,中美啟動了經貿高層會談。此次中美高層經貿會談承載外界厚望——飽受關稅戰衝擊的各國,無不期盼這場對話能夠成為兩國重建全球經濟秩序的重要起點。在關稅戰僵持期,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向外界釋放「兩國仍然有意願、有能力通過理性對話實現互利共贏」的信號。這為兩國未來合作,留下可貴空間。

中美角力 不是比一時之勇

然而也必須意識到:只要美國對華「最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定位不變,中美之間的經貿問題,不可能實現根本性的解決。從發動關稅戰的訴求來看,美國不止希望縮小貿易逆差,而是要求中國為美國不合理的經濟結構買單。從晶片禁令等一系列對華技術封鎖可以看出,美國甚至企圖使中國放棄自身發展,服務於其經濟霸權的延續。

此外,美國還有將地緣政治與經貿談判綁定的操作傾向,這更增加了解決經貿問題的複雜性。因此,中美雙方當前訴求上存在巨大差異,不可能指望一次會談就能夠彌合。

筆者認為,中美關稅戰並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膽小鬼遊戲」(chicken game),它更像是持久戰,比的不是一時的勇,而是長遠的謀。因此,當下中國更應跳出「遏制-反制」的二元思維,關注談判桌外的博弈。

中國立不敗之地 要靠自身長遠佈局

本輪會談之前,中美貿易博弈形式呈現出多樣化迹象。除了對等動作和談判桌上的接觸,也包括輿論場的信息釋放等,多維度博弈同時展開。看來,中美一手打打談談,另一手也開始了談判桌下的較量。「善弈者通盤無妙手」,中國若要在這場持久戰立於不敗之地,不能想着「畢其功於一役」,而是要靠自身長遠整體佈局,以及穩健的執行。

首先,中國應把握全球貿易變革機遇,推動建立多元貿易體系。當前,多重因素導致全球貿易體系正經歷激烈重構:一方面美國的單邊主義正在破壞自由貿易現有規則,另一方面近年逐漸發展起來的區域自貿協定,正成為促進經濟全球化的新力量;而數字時代誕生的跨境電商等新型貿易形式,也將重塑貿易規則。

中國應該抓住變革中的機遇,推動建立多元貿易體系。例如中國應繼續推動完善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機制並發揮作用,推進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係協定》(DEPA)談判進程,增強中國參與數字經濟領域的規則制訂能力與話語權等。能否抓住其中機遇,也考驗着中國在國際談判、標準制訂、數字基建等多個領域的能力。

其次,中國應捍衛國際貿易規則,凝聚全球合力制衡貿易霸權。在關稅戰前期博弈裏,中國對美國之不合理關稅政策實行反制,實際上為其他國家在對美關稅抗爭中爭取利益,提供了支持。例如中國針對反制美國的不合理關稅政策,對美國農產品加徵關稅,這些反制措施使巴西、阿根廷等國的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獲得更多機會,令這些國家在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也更有底氣爭取更有利條件。這使中國的國際聲譽近期得到提升,也為凝聚全球制衡貿易霸權的力量提供了基礎。

內外兼修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

此外,在關稅戰及近期談判中,美國總是一副「甲方」姿態,認為其他國家經濟承受不了失去美國市場的壓力。而實際上,世界貿易組織(WTO)除美國之外的165個成員之間,保持原有貿易關係的同時,仍在進一步擴大開放。這樣的格局若能夠一直維持,時間線拉長至5到10年,承受不了壓力的更可能是美國。中國更應堅定維護WTO規則,支持對WTO推行必要改革,捍衛多邊貿易體制,實現對貿易霸權的長久制衡。

最後,在這場博弈裏,中國也應內外兼修,處理好對外貿易關係的同時,也應調整自身經濟結構、擴大內需,以更高水平的改革開放,激活14億人口的消費潛能和創新動能。這不但是解決當下貿易結構問題的路徑,也是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經之路。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歐陽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