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麥家昇:釋放AI跨產業潛力——提升文化創意產業 推動大灣區合作

【明報文章】人工智能(AI)已成為各領域的變革力量,重新定義了創意的可能性並解決複雜挑戰。文化和創意產業作為想像力、創新與表現力的結晶,正是AI大展身手的領域之一。香港以其獨特的中西薈萃與創造力而聞名,借助AI風潮,可以促進行業的不同方面發展。
香港特區政府數字政策辦公室於4月15日發布《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指引》,「期望透過指引促進業界與公眾以安全和負責任的方式,發展和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在鼓勵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應用的同時減低風險,促進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香港普及發展」。
除了AI發展,相信對於《指引》中的服務使用者(即包括大部分創意產業工作者)在培養創意生態、提升受眾參與,及促進香港文化身分與現代科技的和諧融合,至關重要。這《指引》除了提出基本自理基礎,亦能夠為拓展大灣區內的合作創造新機遇。
AI在文化和創意產業中的應用,日益廣泛。然而知識產權的管理、AI生成內容的問責制,及演算法設計的包容性,都需謹慎處理,以確保公平和文化完整性。
通過AI為大灣區合作搭建橋樑
知識產權署早在去年已經與相關團體及協會安排諮詢,而早前發布的指引亦有為這些複雜問題提供框架,促進創作者、受眾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透明度與信任。自DeepSeek推出後,中國在AI方面的能力和技術都得到了肯定;不少基於DeepSeek的模型,更擴闊和普及更多人對創意產業的投入。隨着香港對創科與創意產業的關注日益加強,並與大灣區的合作日益緊密,都為AI和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了全面發展機會。
大灣區以其多元的文化遺產和嶺南文化為基礎,與香港同根同源,同具經濟活力與創意潛力,為文化和創意產業之發展提供了廣闊機遇。AI應用可以成為大灣區文化協同合作的關鍵,縮小區域差異,促進文化交流並培養共同目標。
香港特區作為中國唯一的普通法地區,具備內聯外通協調優勢,能夠簡化跨境創意合作程序,減少行政障礙,並促進文化機構之間的合作。例如,基於AI的中央平台能夠有效管理知識產權登記及索賠,協助藝術家和機構保護創作成果;同時,AI輔助配對系統可將具有互補技能的創意人員、技術專家與企業家聯繫起來,形成區域內人才資源合作網絡。香港藝術家與深圳遊戲開發者和東莞玩具生產商,可共同創作數位體驗,推動創意專業人士參與跨境項目,接觸不同觀點並發掘新的增長機會。
為充分發揮AI在推動文化和創意產業,以及促進大灣區合作的潛力,香港特區政府可繼續執行現有的跨局跨部門策略。首先,建基於香港的《指引》,與區內不同單位建立包容性的AI治理框架協議。此框架應明確規範,確保AI生成的內容尊重文化遺產、藝術完整性和社會價值觀,確保區內多元文化及歷史的代表性。
培育跨界合作平台,也是推動創意合作的有效途徑。特區政府可領導開發數字平台,或提升及改善現時香港貿發局旗下的AsiaIPEX平台,供文化機構、創作者和政策制定者共享資源和交流思想,並啟動協作項目。
同時,知識產權署協調版權法,藉以標準化智慧財產權保護,減少法律障礙,促進跨境合作。國家一直推動大灣區的發展和融合,讓更多創意產業人士共同參與創意項目、接觸多元文化視角。
AI的延伸機遇
AI正成為文化和創意產業的重要變革力量。香港特區政府應利用這一趨勢推動行業發展,並促進大灣區合作。透過建立包容性的治理框架和跨界合作平台,我們不僅可以有效管理知識產權,還能夠促進創意人才交流與合作。這不僅增強香港在大灣區的文化影響力,還能為創作者提供更多資源與支持。
未來,香港有望成為文化創意產業樞紐,推動整個大灣區的繁榮與創新,實現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這將有助提高大灣區競爭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可持續增長。
作者是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香港文創互動發展協會常務副會長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麥家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