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特稿:日「單一戰區」拉攏特2.0 擴遏華戰線韓反彈 連結東海南海朝鮮半島 日退役將領:核心在「台灣與周邊」

【明報專訊】日本《朝日新聞》上月報道,日本防衛相中谷元向來訪的美國防長海格塞斯提出「單一戰區」(日文原文「一つの戦域」,英文用One-Theater)構想,據報道說法是將「東海、南海、朝鮮半島及周邊地區」整合成單獨的戰區(戰時軍事行動區域範圍)。這構想不但可能令日本自衛隊進一步偏離其「專守防衛」路線的舊有定義,而且顯然帶有針對甚至圍堵中國的意味,有日本自衛隊退役將領更承認其核心在於阻止北京攻台。換言之,這構想如落實將可能引入更多國家介入台海局勢,因此尤其觸動韓國輿論的神經。日美專家向本報指出,日方「單一戰區」構想的一大重點是拉攏特朗普政府,盼延續並拓展前朝的少邊合作伙伴框架。中國專家則認為,「單一戰區」延續日本以日美同盟為軸心,尋求跟志同道合國家統一軍事安全政策的路線,中方應當警惕,「但不能誇大或無視其影響力」。
海格塞斯3月底展開入主五角大樓後首場印太之旅,據《朝日》引述的政府消息指,中谷元趁機向其提出由自衛隊和防衛省高層擬定的「單一戰區」構想,表明「計劃將日本、美國、澳洲、菲律賓和韓國等視為『單一戰區』,藉此加深伙伴關係」,獲海格塞斯表示「歡迎」。
本報在去年4月美日菲峰會期間已有特稿分析,美日菲的少邊(minilateral,通常由3至4國組成)合作升級,意味着美國尋求連結東海、台海和南海這3個戰略區域,連同澳洲整合「第一島鏈」軍事資產,尋求威懾北京攻台。日本一向有份積極推動以上議程(見另稿),「單一戰區」或是又一例子,問題是日本想把區域合作拓展至什麼地步,尤其是會否跟日本現任首相石破茂一向鼓吹的所謂「亞洲北約」構想相關?
神保謙:日盼特2.0「全面」看印太
專研印太安保局勢和日本外交防衛政策的慶應義塾大學教授神保謙曾任日本國家安保局顧問(2018-2020)和防衛省參事(2020),他接受本報電郵訪問時稱,此刻而言,日本防衛省的「單一戰區」概念仍非成形戰略,更多只是口號,用以「促請特朗普政府全面地看待這地區,而非逐一與盟友做交易」和催使美方亞洲盟友合作。他認為日本戰略規劃有此構想,來自「認識到印太地區的安保動態屬相互連結」,這不是石破「亞洲北約」概念之直接變奏,更多是前首相岸田文雄和前美國總統拜登任內加強的少邊伙伴合作之延伸,「且是為了在美國政府換屆之際鞏固(日美)雙邊關係」。他指特朗普治下的美國政策不確定性,很可能加強日方對區域伙伴多樣化的追求。
研究亞太安全局勢的夏威夷智庫東西方中心(EWC)資深研究員饒義(Denny Roy)也點出日本拉攏特朗普政府的意圖。他向本報稱這是東京明智之舉,展示有意願助美國的東亞防衛投入更有效率,「日方意識到有被美國新政府背棄的風險」。
劉江永:華應警惕日構想 非誇大或無視
中日關係專家、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教授劉江永則向本報提及日本戰略的延續性。他指日本2022年底發表《國家安保戰略》(「安保三文件」中最重要一份),將中國列為「前所未見最大戰略挑戰」,其後以美日同盟為軸心,加強在安保方面跟志同道合國家合作,近期成立統合作戰司令部,促進與駐日美軍的指揮協調,以至最新的亞太「單一戰區」概念,都是為了組成並落實《國家安保戰略》的實際舉動。他預計日本未來7至8年會繼續擴充軍備和跟志同道合國家統一軍事安全政策,對於「單一戰區」等相關構想,「中方應當警惕,但不能誇大或無視它的影響力,並應提早制訂好明確政策準備應對」。
「單一戰區」構想如進一步落實,其具體影響包括如《朝日》所指「可能顯著擴大自衛隊反制中國潛在威脅的調動地理範圍」,以及令區內國家可能捲入原先保持距離的外部衝突,尤其是所謂「台灣有事」——日本陸上自衛隊退役將領小川清史上周應台灣淡江大學邀請視像演講時不諱言,「單一戰區」的核心將會是「台灣與周邊海空域」,防止台灣被北京攻佔。
韓憂捲台海危機 左派輿論:提都不能提
換言之,原本專注於朝鮮半島局勢的韓國,在「單一戰區」下或面臨更大壓力參與應對台海危機。這也是為何《朝日》報道刊登後,韓國的輿論反應最大,進步派《韓民族日報》在社論警告,這構想恐影響駐韓美軍性質,大大增加韓國軍隊捲入台海或南海局勢風險,直指韓國跟受《和平憲法》約束而無法完全行使集體自衛權的日本不同,局勢升級可能令韓國年輕人被派赴戰場流血犧牲,「所謂『單一戰區』構想,連提及都不應被容忍」。惟保守派《朝鮮日報》社論雖承認駐韓美軍介入台海局勢可能性有所提高,但指「即使不是日本提議,美國已不把駐韓美軍視作抑制朝鮮威脅的戰力,而視作對應中國的戰力」。
神保謙認為,「單一戰區」納入朝鮮半島,是將其視為更廣泛印太戰略圖景中的關鍵變數(key variable)。他相信韓媒反彈並非日本防衛省所預期,因後者原意是促請盟友合作應對複雜戰略環境,而非強迫盟友參與特定緊急事態。他承認「單一戰區」構想可被解讀為「應對中國影響力增長」的更廣泛戰略一部分,「尤其是在台灣有事之類的議題上協調」,但重申日方目標不是建立亞洲集體防衛,畢竟美國的亞洲盟友「並非透過相互防衛責任連結起來」。他主張「單一戰區」應被解讀為促請地區伙伴之間「按各自獨特取向和能力」作更多協調。
庫珀:區域衝突外溢難免 恐席捲第一島鏈
研究美國印太戰略的美國企業研究所(AEI)資深研究員庫珀(Zack Cooper)向本報稱,他認為未來數月以至數年將有更多討論關於東亞地區的相互連結——包括東海、台海和南海。他坦言現實是以上任何一個區域的衝突都可能外溢到其他區域,甚至可能席捲整個第一島鏈,「但我不肯定這是否意味着這些區域(與朝鮮半島)有必要成為單一戰區,這視乎屆時確切情况」。惟他相信美國的亞洲盟友和伙伴或會愈來愈多使用這套語言,從而合理化其聯合貢獻,確保美國繼續投入印太地區。
明報記者 周宏量、洪明超、何麗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