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陳帆川:背靠祖國的香港 如何振興新聞業

發佈於

【明報文章】「無國界記者」首次將香港新聞自由狀况,列為最差的「惡劣」級別,與內地相同;其餘獲此級別的地區,包括盧旺達、埃塞俄比亞、烏干達等。至於這排名是否值得參考,大家只要在Google搜索「香港新聞自由排名」,看看有多少港媒報道,便能夠自行分析。

北歐國家一如既往名列前茅,但香港所能享受的媒體發展資源,卻是他們不能企及的。第三屆北歐媒體AI(人工智能)峰會最近在丹麥舉行,來自挪威、瑞典、芬蘭和歐洲各地的科技與編採人員,討論媒體在AI時代的發展,對香港業界也有參考價值。

挪威最大流量新聞網VG的總編輯,被問到AI會否淘汰新聞文章時直言:「我們早在幾年前就該把文章淘汰掉。」他鼓勵同業應大刀闊斧應用AI,徹底改革,以吸引新一代讀者,「文章會消亡,也應該消亡,但講故事的技巧不死」。

由挪威報章iTromsø研發的AI工具「Djinn」,每月分析上萬份文件,分辨每一篇文章是否有新聞價值。其AI實驗室主管表示,該模型由記者協助訓練,嘗試模仿記者常說的新聞觸覺。經驗豐富的調查記者,往往在閱讀文件後便能夠「嗅」出新聞點,現在由AI代勞。該工具上線後,不但幫助記者撰寫了數篇獨家報道,而且受其他媒體青睞,訂購採用。

利用該平台發表了一系列調查報道的媒體Stavanger Aftenblad,其AI部門主管表示,這樣的「新聞線索」工具,最能夠令抗拒AI的記者受落,「只要幫記者在新聞競賽裏脫穎而出,他們就高興了」。

不過,北歐各國皆有自己語言;以美國為首、英語為主的AI工具,用起來未必得心應手。OpenAI的語音轉換文字大模型Whisper,僅得0.5%的訓練數據為瑞典語。有見及此,瑞典電視台跟國家圖書館合作,在Whisper的基礎上訓練出以瑞典語為主的模型,將即時翻譯電視字幕的準確度大幅提高五成。

中國AI技術先進 歐洲媒體追落後

會上不少媒體高層,均對歐洲過度依賴美國AI技術表示擔憂。路透新聞研究所前所長Rasmus Kleis Nielsen在閉幕演講中,提出歐洲要發展出自主而大型的科技平台,尚有漫漫長路。

背靠祖國的香港媒體,於AI競賽上其實比起大部分歐洲國家更有優勢。中國AI技術僅次美國,中文大模型多不勝數,用過DeepSeek的人都不難發現,它處理中文甚至廣東話的能力,遠高於GPT。在歐洲媒體追落後之際,我們其實坐擁大量廉價資源,可以加以利用。既然「黃金周」的來港陸客已經轉型,我們看待國家機遇的視野,看來也要升級轉型了。

作者是新聞工作者、文化評論人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陳帆川]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