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攀躍極限覺察自然 「無涯之軀」劇場展現

【明報專訊】在聳立的攀岩牆前,表演者像一隻無畏的飛鳥從半空躍起,墮落時由下方的伙伴安穩地接住;再將視線上移,同時又有另一位表演者把腳踩在空中索道上慢慢行走。眼前的是一場雜技還是舞蹈表演?創作《無涯之軀》的法國編舞家兼巴黎夏約宮國家劇院總監Rachid Ouramdane不斷探尋編舞的答案。
雜技攀岩運動藝術 「任何動態皆能編舞」
幾年前疫情期間,人們被迫隔離,試着於沉寂的居所尋找與世界的聯繫。住在巴黎和阿爾卑斯山之間的Rachid Ouramdane對在山區參與極限運動的人充滿好奇,與一些攀岩者和高空走繩者交流後,他發現平常人經常認為他們瘋狂、喜歡與死亡作鬥爭,實際上他們對環境有着敏銳的洞察力,深諳氣候、自然與景觀的變化,以至如何保護環境。Rachid Ouramdane說:「我想要再次描繪這些人的肖像,並與觀眾分享他們對周圍環境的感知,以及他們非傳統表達自我的方式。」在大自然之下,極限運動者需直面自身的渺小;而在疫情期間,全世界亦不得不面對「脆弱」,兩種課題相互貫連。
參與《無涯之軀》的表演者包括踩鋼線雜技人、攀岩家、極限運動員和空中藝術家,讓人好奇Rachid Ouramdane怎樣為各人編舞,他卻說:「我總是不知道編舞是什麼,我在努力理解什麼是編舞,試圖在各處尋找答案。」對他而言,任何類型的動作都可以表達情感,任何動態都能夠成為編舞,「這也許是我對舞蹈和編舞之間的不同理解——舞蹈基於舞步,是需要學習的知識;編舞則是空間的動作,能夠引人注目,瞬間富有沉思」。
白牆索道上相互支撐 「脆弱」中變強
《無涯之軀》表演者的共同點在於探索其身體及潛能,覺察氣流,探索如何相互支撐彼此,只要表演者信任伙伴時,他們便不再害怕懸在空中,敢於攀爬、跳躍或墮下。Rachid Ouramdane認為編舞不受限於某一種語言,這次獨特的編舞語言就是表演者挑戰和超越自我的身體。
前年在香港演出的《飛躍人》在戶外進行,當極限運動元素的表演搬到室內,Rachid Ouramdane便思考要將自然的體驗帶入劇院,景觀成為了主要角色之一。《無涯之軀》舞台上的一面白牆既是攀爬的懸崖,也是投影的幕牆,宛如一扇窗,將劇場與外界的自然景致相連。表演者以身體與周遭的環境及同伴對話,如踩索道時感受繩索的振動,借用風力撐起手臂。觀眾在旁聽見他們在空中翱翔的呼吸聲,恍似耳邊的低語,營造既遙遠又親近的關係。Rachid Ouramdane說:「我們一同見證他們相互照顧對方、構建動作的機制。」看表演者在「脆弱」之中變得更強。
《無涯之軀》
日期及時間:
5月30至31日晚上8:00
6月1日下午3:00
地點:戲曲中心大劇院
票價:320至580元
詳情:bit.ly/3YyQvMo
文:何詩韻
[開眼 藝述速遞]
